一知半解

在川普繼續攪局之前,叫他住手

何帆: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對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採取「綏靖政策」,人類可能會再一次走進歷史上的黑暗年代。
2016年12月5日

我們和金融魔鬼有個約會

何帆:英格蘭銀行前任行長默文•金的新書對貨幣金融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是一本能夠引發經濟學革命的書。
2016年11月27日

假如浩劫來臨,我該如何聯繫你?

何帆:要得到深度安全感,要有深入骨髓的對危機的恐懼。只有保羅•羅蘭才能發明阿帕網,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2016年11月20日

團結起來,犯最愚蠢的錯誤

何帆:1961年,一羣聰明得不能再聰明的人,做出了一件愚蠢得不能再愚蠢的事。這羣聰明人的領袖是甘迺迪總統。
2016年11月13日

鞋匠鬧革命

何帆:19世紀羣衆聚會時,若有人發表演說,不用問,準是一位鞋匠。鞋匠愛鬧革命,成了當時人們的普遍感受。
2016年11月6日

中國的小農經濟是怎樣形成的?

何帆:漢代出現精耕細作、重商的小農經濟,這一轉型肇始於政策的劇烈衝擊,也是獨有資源稟賦條件下最優選擇。
2016年11月1日

歐洲的燈熄滅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凱恩斯慢慢感到了心痛。他所熟悉的那個世界,猶如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雍容典雅的瓷花瓶,摔得粉碎。一戰結束後,歐洲幾乎十室九空。
2015年9月1日

在敵佔區偷聽上帝密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信仰之難,並非難在人的理性不夠,而是難在做不到徹底的謙卑。謹慎、節制、公正和堅毅,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
2015年8月25日

這個世界爲什麼越來越沒有秩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每個崛起的新興國家都爭著發表看法,世界會變得更加嘈雜且易怒。在政治思想上,新的並非等於更好。世界秩序須在權力和合法性之間找到均衡。
2015年8月16日

歷史就是猜測和偏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一個學者的視野越開闊,他的觀點就會越謙卑。當一對偉大的歷史學家把自己的研究稱作「猜測」的時候,我們又能從中讀出自己的哪些偏見呢?
2015年8月10日

英國怎樣偷走了中國的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業盜竊。就好比有人竊取了可口可樂的配方、微軟的Windows代碼,或是Google的搜尋演算法,英國從中國偷走了茶。
2015年8月3日

盡在言語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語言從來就不是精確的,始終變動不居、充滿矛盾和意外。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人性如此。當我們學會用語言表白的那一刻,也就學會了欺騙和造謠。
2015年7月26日

爲什麼猴子變不成猩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爲何中國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萌芽」命題的解釋是,遇到外國殖民者入侵,打斷了發育過程。但這是一種非常教條、且幼稚的歷史觀。
2015年7月20日

斯泰因小姐發瘋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無論是現代主義藝術,還是晚近神經科學,揭示的人類心靈奧祕都和常識相徑庭。但若沒有這些,我們不會崇拜任何已知之外的事物。
2015年7月13日

熱氣騰騰的狗屎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金融危機的深層根源講不清楚,淺層表象卻很有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各有各的貪婪和無知,但遭遇危機的每一個國家都沒有抵擋住誘惑。
2015年7月6日

從來就沒有什麼新技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我們關於技術的認識水準,大致相當於演化論之前的生物學。那麼多絕頂聰明的工程師,未建立關於技術的基礎理論,只因「工程師們只喜歡他們能解決的問題。」
2015年6月28日

國王愛銀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在民粹主義的民主制度下,政府更鼓勵民衆借錢買房置業,不用擔心貧富差距擴大,就可輕鬆地製造皆大歡喜的假象。但這樣做就要干預銀行降低貸款利率。
2015年6月22日

制度演進解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經濟成長離不開國家支持,但國家又常常是扼殺經濟成長的元凶,政府會犯錯、官員會尋租、民主易於畸變。解釋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究竟起什麼作用並非易事。
2015年6月14日

大門口和大門裏的野蠻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歷史學家認爲蠻族入侵是羅馬帝國衰落的根源。但蠻族其實是,已滲透到帝國內部、長期生活在羅馬,卻始終不能被認同和接受的「外來務工人員」。
2015年6月7日

迷宮裏的政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決策即政治,而且首先是內部的政治。很多決策不過是不同利益之間的妥協,各種不完美方案的拼湊。但政治就像是希臘神話裏米諾斯的迷宮,走進去容易,走出來難。
2015年5月24日

美國政治的三原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紅、藍、紫,是美國政治的三原色。三百年的歷史深處,是美國政治的斷層線。斷層兩側的勢力承受著不同的壓力,上升的依然上升,下降的依然下降。
2015年5月19日

六族戰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六族戰爭」,並非像火藥桶那樣一點就燃。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北美各個殖民地之間並沒有緊密的聯繫,也沒有結盟的願望。
2015年5月10日

合衆爲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教科書往往是騙我們的。美國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國家,各種文化並未隨著時間而融合,各個基因中的互斥因素多年來分分合合。從一開始,它們就貌合神離。
2015年5月4日

眼看他樓歪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就像最初模仿別人的技術,等差距越來越縮小時就必須加強自主創新一樣,發展中國家在制度改革方面也需要依賴自主創新。
2015年4月26日

地緣政治受歧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慢變數、長記憶、歷史的偶然性,纔是地緣政治的內核。在全球化時代探討地理的影響,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但要更好地理解現在,最佳辦法仍是腳踏大地慢行走。
2015年4月6日

讀《論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大學》裏講,先修身,後齊家,最後就能治國平天下。我始終疑心這種君王學是朱熹之流強加給孔子的。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只有阿甘纔信。
2015年3月29日

國王的人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這是件令人沮喪的事。獨裁國家民生凋敝、腐敗猖獗,卻很可能處於勢能較低的政治均衡,很難輕易打破僵局。獨裁者一旦控制局面往往更長久。
2015年2月15日

我們祖先的大腳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演化的奇妙之處是看似迷路卻柳暗花明,歷史不需要總設計師,造物之巧,猶如精妙的鐘錶,但造出這隻鐘錶的,是一個「盲眼鐘錶匠」。
2015年2月9日

血色絲綢之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商路暢通,是蒙古軍隊殺戮的結果。自古絲綢之路、香料之路不僅是貿易通道,還是宗教傳播祕徑。蒙古人的殺伐,也加劇了宗教的交流與衝突。
2015年2月2日

我們都是大數據時代的海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規則已不同。你如何行動取決於你如何認識規則:大數據時代,合作比競爭更重要,交流比交易更重要,靈活的同伴關係比冰冷的階級鬥爭更重要。
2015年1月25日

東風破 西風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東方和西方之爭,再寫一百本書,也仍然是暢銷書的好題材。莫里斯最與衆不同的觀點是:在15個千年中,有14個千年西方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
2015年1月19日

不按牌理出牌的牌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327事件時的中國國債市場是個典型,規則不明晰,到處有漏洞,一切都是新生事物,機會是留給敢作弊的人的。就是一場賭博,就要願賭服輸。
2015年1月11日

金融制裁是一種信用透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由於對美國金融制裁的擔憂,多國開始嘗試以歐元,甚至新興市場貨幣結算,減少依賴。金融制裁是用得很爽,不過,該剁手的時候還是剁手吧。
2015年1月4日

男女搭配,炒股不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上世紀90年代,炒股俱樂部在美國突然熱起來。有趣的是,男女搭配的炒股俱樂部,收益率比單一性別的炒股俱樂部要高2%。
2014年12月28日

1973年的9.11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乍看起來,政治獨裁和經濟自由似乎是一對奇怪組合,事實上它們實質一樣,都信奉「休克療法」。皮諾契特時代的智利很好詮釋了這一組合的缺陷。
2014年12月21日
關於《一知半解》
讀書是每日必做的功課,寫作是終生以求的技藝,但深知努力的結果,僅僅是得到了一知半解。作者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學者,研究領域爲宏觀經濟學和國際金融。已出版專著《不確定的年代》等,譯著《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