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萌芽

爲什麼猴子變不成猩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爲何中國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萌芽」命題的解釋是,遇到外國殖民者入侵,打斷了發育過程。但這是一種非常教條、且幼稚的歷史觀。

建國之後,「資本主義萌芽」曾經被稱爲中國史學界的「五朵金花」之一,是當年的熱門研究題目。概言之,「資本主義萌芽」命題是想證明,一切社會的發展階段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驟一步一步來的,奴隸社會之後就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之後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爲什麼中國沒有出現資本主義呢?「資本主義萌芽」命題的解釋是,中國在明清時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這個「萌芽」之所以沒有長成大樹,乃是因爲突然遇到了外國殖民者的入侵,打斷了發育過程。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以及之後的外國入侵,中國一樣會由封建主義,經由資本主義「萌芽」,最終演變爲資本主義。

這是一種非常教條、而且幼稚的歷史觀。當演化論剛剛被人們半知半解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個質疑就是:要是演化論是對的,那猴子爲什麼沒有變成猩猩,猩猩爲什麼沒有變成人?猴子不會變成猩猩,猩猩也不會變成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演化論的原理是錯的。同理,每一個社會的演化都會與衆不同,中國無法變成歐洲,歐洲也不會變成美國。我們必須坦然地接受歷史演變中的多樣性和偶然性,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無法用一種較具普遍性的分析框架考察經濟制度的變遷。

有趣的是,儘管「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和答案都錯了,但其解題思路卻別具一格。無數研究者兀兀窮年,深入研究江南等地的明清經濟史,掘地三尺,爬梳剔抉,像拼圖一樣,把無數碎片拼成了繁複生動的畫卷。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業化》,亦得益於這一學派的積累沉澱,同時又能洞幽燭微,自出機杼。

您已閱讀19%(609字),剩餘81%(25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