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一知半解

六族戰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六族戰爭」,並非像火藥桶那樣一點就燃。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北美各個殖民地之間並沒有緊密的聯繫,也沒有結盟的願望。

著名記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暢銷書《引爆點》中講了一個故事。1775年4月18日晚上,波士頓銀匠保羅.裏維爾(Paul Rever)騎馬夜行,沿途路過一個個小鎮,把英國軍隊馬上要出兵的訊息告訴當地的民兵領袖。教堂的鐘聲此起彼伏,人們紛紛拿起武器。第二天,當英軍到達列剋星敦的時候,遭到了民兵的猛烈阻擊。美國獨立戰爭的槍聲打響了。

把宏大的歷史簡化爲一個小小的軼事,是暢銷書作家的拿手好戲。但美國獨立戰爭並非像火藥桶那樣一點就燃。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北美各個殖民地之間並沒有緊密的聯繫,也沒有結盟的願望。獨立戰爭爆發之後,各個殖民地之間的態度也大相徑庭,有的積極支持獨立,有的堅決反對革命,有的想要渾水摸魚,有的懵懵懂懂還沒有回過神。

我在上一期專欄文章中介紹到,美國記者華德(Colin Woodard)在《美國諸邦》(American Nations)中說,北美殖民地至少存在著「揚基邦」(Yankeedom)、「新荷蘭邦」(New Netherland)、「潮水邦」(Tidewater)、「中土邦」(the Midlands)、「深南邦」(Deep South)和「大阿巴拉契亞邦」(Greater Appalachia)等六個邦。這六個邦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立場各有不同。北美獨立戰爭是一場「六族戰爭」。

您已閱讀19%(556字),剩餘81%(23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一知半解

讀書是每日必做的功課,寫作是終生以求的技藝,但深知努力的結果,僅僅是得到了一知半解。作者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學者,研究領域爲宏觀經濟學和國際金融。已出版專著《不確定的年代》等,譯著《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