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

1973年的9.11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乍看起來,政治獨裁和經濟自由似乎是一對奇怪組合,事實上它們實質一樣,都信奉「休克療法」。皮諾契特時代的智利很好詮釋了這一組合的缺陷。

1973年9月11日,坦克開上了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大街,一邊朝前衝一邊開砲,戰鬥機呼嘯而過,轟炸政府大樓。智利總統阿葉德和他的支持者們被圍困在總統府裏。樓裏只有36名總統的支持者,叛軍向總統府發射了24枚飛彈。阿葉德自殺身亡。政變的發動者是皮諾契特將軍。有著160多年民主歷史的智利一夜之間變成了獨裁國家。

根據已經解密的美國中央情報局資料,美國在背地裏支持了這場血腥的軍事政變。美國將政治上左翼的阿葉德視爲眼中釘。當阿葉德競選獲勝之後,尼克松總統就跟CIA的頭子Richard Helms說,得想辦法讓智利經濟「慘叫」。美國最擔心的是阿葉德會將智利的外國企業國有化。美國當時的對外投資約有20%流向拉美國家。美國的跨國公司,比如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擔心自己在智利的投資會被收歸國有,迫不及待地要求政府出面干預,扳倒阿葉德。

正當皮諾契特的坦克炮轟總統府的時候,幾個年輕的智利經濟學家聚集在一家右翼報紙的印刷廠裏,催促著工人趕緊印刷軍政府的經濟計劃書。9月12日中午,散發著油墨香味的經濟計劃書已經擺在了軍事司令部的辦公桌上。

您已閱讀12%(467字),剩餘88%(3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