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

書評:還原一個真實的史達林

FT副總編輯桑希爾:科特金的巨著《史達林》爲我們展現了史達林作爲人的衝動和矛盾。在他看來,史達林的舉動幾乎都可以用時代背景和意識形態來解釋。

我們能夠理解一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和獨裁者的想法嗎?

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舉辦的一次活動中,馬丁•埃米斯(Martin Amis)在談及他關於納粹大屠殺的最新小說《利害之畿》(The Zone of Interest)時,提出了這個問題。埃米斯認爲,就希特勒而言,幾乎不可能理解是什麼使這位納粹頭子犯下諸多罪行。只因爲盲目的憎恨就屠殺數百萬無辜的人,這若非超出人類理解能力之外,也至少達到了人類理解能力的極限。埃米斯提到了奧斯維辛集中營(Auschwitz)倖存者普里莫•萊維(Primo Levi)的著作。集中營的一位看守曾告訴萊維:「這兒沒有爲什麼(Hier ist kein warum)」。萊維寫道,「納粹的憎恨沒有理性可言;這種憎恨不屬於人類的心靈;它已超出了人性的界限……”

然而,談及20世紀另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歐洲暴君史達林(Stalin),問題就變得複雜多了。埃米斯認爲,不論史達林政權如何殘暴,理解史達林的行爲還是可能的。他的憎恨並沒有脫離人的範疇。

您已閱讀17%(433字),剩餘83%(20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