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一知半解

不按牌理出牌的牌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327事件時的中國國債市場是個典型,規則不明晰,到處有漏洞,一切都是新生事物,機會是留給敢作弊的人的。就是一場賭博,就要願賭服輸。

1995年2月23日下午,上海證券交易所經理尉文淵在辦公室裏迎來了證監會期貨部的兩位領導。賓主都是滿面春風。過去,國債期貨到底歸財政部管,還是歸證監會管,一直糾纏不清,國務院最後決定,歸證監會期貨部管理。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在中國推出國債期貨的「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尉文淵建議:「要不要到交易大廳轉轉,感受一下現場的氣氛?」

爲什麼不呢?尉文淵領著兩位興致盎然的領導,來到了一樓的交易大廳。交易大廳原本是上海灘有名的舞廳,現在擺滿了電腦交易臺,高掛著電子行情顯示螢幕,穿著紅馬甲的交易員人頭攢動。尉文淵如數家珍地向兩位領導彙報國債期貨的發展,但他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交易大廳裏一片騷動。當他走過一個交易席位的時候,掃了一眼螢幕,看到的是國債期貨327合約的價格瞬間跳水,成交量突然暴漲。尉文淵的第一反應是:難道電腦出了故障?

事情也就這麼湊巧,就在離收盤不到10分鐘的時間裏,突然出現了一波雪崩一樣的行情。在萬國證券的巨單砸壓下,國債期貨327合約的價格如同從斷崖上縱身墜落。4:30,收市的時間到了,交易員們還傻傻地呆坐著,一個個目瞪口呆。

您已閱讀14%(467字),剩餘86%(29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一知半解

讀書是每日必做的功課,寫作是終生以求的技藝,但深知努力的結果,僅僅是得到了一知半解。作者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學者,研究領域爲宏觀經濟學和國際金融。已出版專著《不確定的年代》等,譯著《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