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行業都會讓它的從業者養成一種獨有的性格,一種特殊的氣質。19世紀的一位作者寫到,屠夫看起來更嚴肅、更趾高氣昂;門房好打聽、愛聊天;粉刷工人粗心草率,過著浪蕩的生活;而製鞋匠和補鞋匠,則以參與政治激進運動著稱。他們中的很多人酷愛讀書,讀了一腦子的異端思想。在羣衆聚會時,要是又有人站出來發表演說,不用問,準是一位鞋匠。鞋匠愛鬧革命,成了當時的人們的普遍感受。莎士比亞在《裘力斯•凱撒》的第一幕,就寫到一名鞋匠帶領抗議的羣衆穿過大街。他的觀衆肯定心領神會。
或許,這只是一種偏見。的確,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之後,遭到放逐的工人中,鞋匠佔的比例最高。但在1848年柏林三月革命中,細木工的傷亡人數是鞋匠的兩倍多。或許,鞋匠中的激進分子多,僅僅是與他們這個行業的規模更大有關。在德國和英國,鞋匠在各個工匠行業中都是人數最多的。
但人們對鞋匠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和大多數行業相比,在鞋匠這個行業裏更容易發現思想家。尤其在鄉村,鞋匠素來有鄉村政治家的聲望。
您已閱讀23%(424字),剩餘77%(14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