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琨文章檔案

創新
展望2018:中國創新潮流中的變數與挑戰

侯延琨:美國50%的獨角獸企業是受技術創新推動,而中國的獨角獸企業80%是依賴於業務模式的創新;中國在持續創新過程中,會面臨不同挑戰。
2018年2月13日

中國創新潮出現在哪些領域?

侯延琨:中國在信息技術、新型工業和家電等行業表現出很強的創新勢頭,在不久的未來可以對國際領頭羊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2018年1月24日

股市
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是否適用?

侯延琨:散戶主導的A股與機構主導的發達國家市場有諸多差異。散戶大軍偏好高波動性和高風險股票,所以小盤股跑贏市場不足爲奇。
2017年2月23日

家族企業傳承:富不過三代?

侯延琨:新興市場不少家族企業接班前五年相對股票往往是負回報,中國企業傳承在今後或面臨更大的驚濤駭浪。
2016年7月13日

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背後被忽視的碳排放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亞洲汽車行業研究主管侯延琨:一般來講,公衆只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直接汙染排放量爲零,但新能源汽車依然會有許多間接汙染和排放。
2016年6月7日

大眾
當「清潔柴油」已成往事?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侯延琨:大眾事件對測試機制構成諷刺,尾氣在實驗室和在實際的差別將對汽車業造成巨大挑戰,也給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提供契機。
2016年1月22日

外資
外企應避免與本土企業「硬碰硬」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侯延琨: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境遇究竟如何?哪些能勝出,哪些又可能退出舞臺?隨著政策從外資向本土傾斜,外資企業必須調整經營策略。
2015年11月5日

大學生就業難與中國勞動力變局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侯延琨:隨著老齡人口成長,年輕勞動力以更快的速度萎縮。大學生就業難揭示勞動力市場近年鉅變,不能小視其背後的巨大社會問題。
2015年1月2日

滬港通
滬港通:在波動中走向成熟

瑞銀中國侯延琨:滬港通前期低迷甚至被稱爲「鬼車」,近期北向投資隨著A股變化而上揚。短期資金流動受情緒影響,如貨幣放鬆或國企改革啓動,北向資金有望擴大。
2014年12月16日

中國國企改革要先理順管理層「動機」

瑞銀證券侯延琨:新一輪國企改革效果偏弱,是因爲管理層動機與企業長遠利益仍然不符。一種方向是,將國有股東轉變爲被動財務投資者,並允許管理層享受利潤成長。
2014年6月5日

汽車
中國社會汽車化的進程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侯延琨:過去十年汽車爆發式成長給中國社會帶來不可承受之重。長期來看,中國汽車化進程纔剛剛開始,但擁堵、汙染等將在中期制約中國汽車化的進程。
2014年1月3日

電動車
豪華電動車不能顛覆傳統汽車業

瑞銀證券亞太汽車行業研究主管侯延琨:以Tesla爲代表的高階電動車以豐富想像力,爲電動車的槓桿找到一個支點,但它並沒有真正解決電動車實用性的根本問題。
2013年7月10日

分析:日本車企進與退

瑞銀亞洲汽車行業研究主管兼瑞銀中國研究主管侯延琨:繼中國各地反日遊行之後,日系車銷量繼續下滑,日本車企如何面對這一態勢?應該如何反思合資產業戰略?
2012年11月15日

高鐵
中國高鐵,錢在何方?

野村證券侯延琨:在今後2至3年,銀行貸款利息和高鐵折舊高峯將至,中國鐵道部很可能將入不敷出。但認爲鐵道部將「破產」的人們,可能是多慮了。
2011年7月8日

高鐵
高鐵沒有「脫軌」

野村證券侯延琨:在中國勞動力成本還偏低之際,大規模建造高鐵是明智之舉。三五年後,隨著勞動力、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高鐵造價可能會比今天高出一倍。
2011年6月24日

中國
中國汽車業海外併購的危與機

野村證券分析師侯延琨:如果中國汽車廠商希望從目前全球汽車行業的衰落中獲益,相對於整體併購資產不斷惡化的歐美汽車企業,選擇性地購買技術和品牌將是更好的方式。
2009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