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高鐵

中國高鐵,錢在何方?

野村證券侯延琨:在今後2至3年,銀行貸款利息和高鐵折舊高峯將至,中國鐵道部很可能將入不敷出。但認爲鐵道部將「破產」的人們,可能是多慮了。

筆者兩週前在《高鐵沒有「脫軌」》一文中提出,要客觀認識中國高鐵的技術、安全性和經濟效益,引發諸多討論。在本文中,筆者試圖從鐵路盈利性角度,分析高鐵建設的可持續性。

在許多人看來,因爲前期投入大、早期盈利性差,高鐵可能會成爲壓垮鐵道部財政的最後一根稻草。從理論上評估鐵道部的會計報表,在今後2至3年,銀行貸款利息和高鐵折舊高峯將至,鐵道部將入不敷出。但從實際操作層面看,將會有許多管道緩解鐵道部的巨大財政壓力,讓它柳暗花明又一村。

雖然鐵道部的盈利能力長期備受爭議,但實際上,中國鐵路系統在過去十年中,每年都有600億元左右的稅前盈利,是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鐵路運營機構之一。但鐵道部又並非僅僅是一個鐵路營運商,它同時承擔著建設鐵路的任務,600億對於鐵路網路的建設來說可謂杯水車薪。比如,僅2010年一年,中國投入的鐵路建設資金(以高鐵爲主)就高達7000億元人民幣。長期以來,鐵道部以600億稅前利潤和一些國家財政投入,維護和發展著中國鐵路網路,資金不足是中國鐵路建設和服務長期滯後的一個原因。

您已閱讀16%(444字),剩餘84%(23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