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因貪汙腐敗被「雙規」以來,關於高鐵的負面報導喧囂而至,從低上座率到高票價,從劉志軍的私生活到鐵道部官員的腐敗無能,從「中華之星」的隕落到現運行高鐵的安全隱患。前幾日,財經網援引原鐵道部高官的話,稱中國高鐵「時速達350公里/380公里」是不顧安全係數的造假。而這兩個月,「南車」、「北車」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也節節敗退,自高峯跌了約40%。一時間,國家在「十一五」期間高達二兆人民幣的高鐵投資,幾乎被批得一無是處。
中國高鐵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缺失在所難免。但筆者認爲,不必「一棍子打死」,這個行業取得的成績以及對其它行業的借鑑意義,需要冷靜而客觀地加以分析。
首先,若是仔細梳理各行各業,中國可以理直氣壯宣稱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行業,高鐵是爲數不多的幾個之一。「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科技強國方針,在高鐵的發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其成功經驗值得其它行業學習借鑑。
您已閱讀16%(395字),剩餘84%(21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