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

每週時事分析:中越矛盾得到緩解

曹辛:蘇林訪華,中越矛盾得到較大緩解,但越南要求中國援助修建越南高鐵的訴求沒有解決,兩國南海主權爭議猶存。

鐵路
國有化改革後,英國擬推出鐵路運營新模式

有爭議的列車特許經營模式將被終止;列車營運商不再承擔乘客數量起伏帶來的營收風險,將推出針對非每日通勤者的車票。

匈牙利
匈牙利擬將中國資助鐵路項目資訊列爲保密

根據立法草案,這條由中國資助,全長350公里,連接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兒格萊德的高鐵的細節將被保密10年。

中國的高鐵到底有多環保?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研究員白•莉莉:中國高鐵這個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能否幫助中國實現去碳化目標?

高鐵
軟預算約束新症狀:驕傲的高鐵

許成鋼:高鐵的債務問題是國企軟預算約束老病的新症狀。其不受控的大規模發展,可以最終積累成爲引發金融危機的灰犀牛。

反壟斷
歐盟否決西門子-阿爾史東鐵路業務合併案

歐盟反壟斷專員沒有接受西門子和阿爾史東提出的合併理由,即這次合併對於歐洲企業與中國國有競爭對手展開競爭是必要的。

中國獨特的高鐵經濟學

短短十年,中國建成了2.5萬公里的高鐵網路。它改善了人民生活,促進了區域經濟,但也讓國企背上沉重債務。

馬哈蒂爾誓言砍掉「不必要」項目

馬來西亞新總理稱,他將取消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鉅額高鐵建設項目等基建項目,並解僱1.7萬名政治任命人員。

中英鐵路的宣傳與現實

希爾曼:中英鐵路是一個有力象徵,只是不如預期那麼好。「絲綢之路」可能會重新開啓,也可能只是無稽之談。

中國高鐵海外「減速」

FT大視野:中國擬在境外投資或承建的多個高鐵項目夭折表明,由於國情差異,適合中國的高鐵,未必適合中國試圖吸引的很多國家。

中國「高鐵外交」受阻

研究顯示,中國境外高鐵項目中被取消項目總價值遠超開工項目,這對中國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的聲譽是一個打擊。

高鐵
中國將新型高速列車命名爲「復興號」

「復興號」設計時速爲400公里,這一新名稱反映了習近平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計劃。「和諧號」列車將用於較慢線路。

「一帶一路」歐洲段引起歐盟關注

歐盟委員會調查中國出資的貝兒格萊德至布達佩斯高鐵項目是否違反了大型交通項目必須進行公開招標的歐盟法律。

中國能否借新亞吉鐵路翻轉在非形象?

陳振鐸:中國是要推動非洲進步,還是隻爲賺錢或輸出過剩產能,這決定了中國在非洲獲得的聲譽與地位的不同。

中日在亞洲競相推銷高鐵

日本曾在印尼高鐵項目上敗給中國,但最近在印度拿到了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的高鐵項目。這是中日在亞洲角逐工業霸權和政治影響力的更廣泛競爭的縮影。

中國加大鐵路投資以提振經濟

作爲財政刺激計劃的一部分,中國將興建更多鐵路。比起美國量化寬鬆造成的房地產熱潮和股市泡沫,中國版的財政刺激至少帶來了更有效率的火車和地鐵服務。

Lex專欄:中國鐵路基建商海外尋路

雖然在國際合作方面遭遇了一些小挫折,但中國鐵路基礎設施製造商進軍海外的方向並沒有錯,可以預計,未來它們將繼續斬獲更多的海外訂單。

高鐵
中國製造「駛」向全球

按照中國政府的願景,未來中國製造的飛機、列車和汽車將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地的長途和短途旅行。這樣的未來或許會比人們所預期的更早到來。

中國海外高鐵市場有多大?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作爲中國新制造業的名片,中國龐大的高鐵計劃不僅僅侷限於國內,業已成爲中國輸出產能、連通國際、打造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重點。

南車
南北車合併考驗北京改革意志

恆德國際創辦合夥人趙廣彬:南北車如合併,無疑將在2015年爲中國增添一員世界500強。那麼,在國內市場人爲製造壟斷,和多一家500強,孰重孰輕?

亞洲

高鐵
高鐵樣本背後的現實中國

天則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楊俊鋒:不能因厭惡體制而忽略其成就及經驗,也不能因中國模式的成就而淡化其弊病。中國高鐵爲準確解讀中國,提供了一個典型樣本。

高鐵
民營資本進鐵路不能止於資本

天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旭:民營資本進入鐵路更重要的不是民資的錢袋,而是他們的市場化頭腦,中國民營企業中完全可能產生如馬士基般的物流巨擘。

旅行
高鐵旅行:北京到桂林

列車時速一度達到300公里。除了鮮見農民工外,站臺上也沒有叫賣的小販,因爲停靠時間很短。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了1萬公里,佔全球的一半。

中國投資英國高鐵計劃引發質疑

英國首相訪華期間宣佈,中國可能投資於英國HS2高鐵項目。這一說法引發了基礎設施業內人士的懷疑。但懷疑者也承認,中國資金和建築企業將在英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國「鐵路刺激」的雙重目標

FT中文網財富管理編輯馮濤:中國政府表示要向民企開放鐵路市場,這一表態隱含雙重目標,一是通過鐵路投資穩定成長,二是通過吸引民間資本爲鐵路總公司「減負」。

媒體札記:免死金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劉志軍受審,「免死金牌」流傳。市場化媒體的技巧和勇氣盡數體現在對「輕判」的描述上,微網誌發言者多稱此判決不過是早已談好的交易。

高鐵
中國高鐵夢再次啓程

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中國高鐵建設和投資一度被叫停。但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劇,去年年中,中國開始恢復鐵路投資。

高鐵
高鐵債務危機與預算軟約束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中國鐵路系統和地方政府財務狀況嚴峻,但仍有了解國情的投資者趨之若鶩。在區域性獲利中央買單的大環境下,地方和部門面臨的是一場「正面我贏負面你輸」的賭博。

高鐵
分析:中國高鐵遭遇路基沉降

湖北境內逾7公里路基存在沉降,中國的高鐵雄心面臨新的審視。中國2012年將在鐵路建設上投入4000億元人民幣,遠低於2010年7000億元人民幣的峯值。

第三眼
誰爲中國高鐵負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不管劉志軍爲中國高鐵的發展做了多少貢獻,鐵道部形成「一人負責」的局面肯定是不對的。這是他真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