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背後被忽視的碳排放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亞洲汽車行業研究主管侯延琨:一般來講,公衆只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直接汙染排放量爲零,但新能源汽車依然會有許多間接汙染和排放。

今年早些時候,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將特斯拉Model S認定爲「非環境友好車型」, 並對車主徵收1.5萬美元的稅金。原因是新加坡將電動車消耗的電量折算成二氧化碳排量,計算結果認爲Model S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標。此事一出,輿論譁然,甚至有些伊隆•馬斯克的粉絲嘲笑新加坡政府數學不好,據說馬斯克本人也親自致電李顯龍商榷此事。

新能源汽車的間接汙染常被忽視

其實,此事件的意義更多地在於它讓公衆瞭解到新能源汽車的並非想像中那麼「清潔」。一般來講,公衆只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直接汙染排放量爲零。 可是,從發電到電池的生產和處理,新能源汽車依然會有許多間接汙染和排放,也就是業內經常爭論的「from well to wheal」(從油井到車輪)的能源效率和綜合碳排放。

您已閱讀19%(333字),剩餘81%(14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