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3月13日,吉利汽車發表聲明,證實了其有意通過國際併購以獲得技術和銷售網路,進一步發揮中國低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想法。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媒體不斷報導中國汽車商角逐一些歐美汽車品牌的訊息。如果這些併購已經確然「在路上」,無疑反映出一些中國汽車商對於快速成功和立即獲益的殷切渴望,同時也加大了它們未來遭受失敗的可能性。我認爲,如果中國汽車商希望從目前全球汽車行業的衰落中有所獲益,那麼相對於併購不斷惡化的外國品牌或企業實體,購買技術和品牌標誌將是更好的方式。
正如吉利汽車提到的,中國汽車商有理由被外界視爲接手陷入困境的歐美汽車品牌的「理想」買家。這首先因爲,在全球汽車行業下滑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商有著充實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其次,中國汽車商一直渴望獲取先進技術以提升在國內和國際競爭力。更重要的一個假設在於,憑藉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中國汽車商能夠將國際品牌不斷惡化的業務扭虧爲盈。此外,藉助國外品牌現有的銷售管道開拓海外市場也是題中之義。
您已閱讀29%(420字),剩餘71%(10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