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中國第一則轎車的電視廣告,在霓虹燈閃耀的大都市,桑塔納2000風馳電掣。這是汽車走入家庭的一個重要標誌,從那之後到2011年,中國汽車年銷量經歷了複合增長率25%的爆發式成長,在2009年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汽車銷售第一大國。經過2011、2012兩年的盤整(4%的成長),2013年的銷量成長15%。即使如此,中國汽車人均保有量也不過只有10%,而發達國家一般都會超過50%,中國汽車銷量高成長還能持續多久?與此同時,過去十年汽車爆發式的成長已經給中國社會帶來不可承受之重,交通擁堵,空氣汙染,能源安全,中國汽車行業似乎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根據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發展規律來分析,當一個國家R值(車價 / 人均GDP)小於3時,該國汽車年銷量會迅速提升,通常複合增長率可以維持在20%以上,持續高成長十年。日本、南韓、法國、巴西等都遵循這個規律。中國汽車市場的R值在2012年首次低於3,2013年進一步降至2.5的水準。由於中國私家車保有量較低,從理論上講,新車銷量在未來5年依然有可能保持20%的年均成長速度,因此,中國的私家車市場依然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爲什麼中國在R值很高的情況下(2001年中國的R值是24),汽車銷量仍然經歷了黃金十年爆發式的成長。主要原因是中國二元性的經濟結構,沿海地區如北上廣深的富裕程度可以和發達國家相媲美,R值也早已低於3。過去十年的高成長主要是發生在沿海地區,沿海8省市在2005年時,佔全國70+%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