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業

Lex專欄:逐鹿中國車市

與美歐相比,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充滿吸引力,但幾家歡喜幾家愁。在華取得成功的車企,要麼是找準了一塊別家不具備優勢的特定市場,要麼是擁有規模優勢。

讓引擎轟鳴起來吧!雷諾(Renault)計劃在中國成立一家合資汽車生產廠。此舉有助於鞏固雷諾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增強其與日本日產(Nissan)在中國市場上的戰略聯盟。誰能說這家法國公司做的不對呢?201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售量比上年同期猛增了17%。雖然近期金融行業出現波動,中國車市今年全年的成長速度預計仍將保持兩位數。相對於美國和歐洲的汽車銷量成長情況,中國的汽車市場看起來仍然充滿吸引力。

但對與已經在中國市場上經營的汽車生產商而言,業績其實喜憂參半。目前看來,取得成功的是那些找準了特定市場(niche market)或是擁有規模優勢的生產商。在過去五年中,外國汽車生產商及其在中國當地組建的合資企業——例如雷諾計劃在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後與中國東風汽車(Dongfeng Motors)合作成立的企業——正不斷搶奪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份額。福斯汽車(Volkswagen)憑藉其與一汽集團(FAW)和上汽集團(SAIC Motor)分別組建的合資企業,將自身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提升到了五分之一(按銷售量計算),比2010年擴大了4個百分點。在同一時期內,中國汽車生產商奇瑞(Chery)的市場份額則從5%下滑至略低於3%。上汽集團自有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略高於2%。

來自麥格理(Macquarie)的數據顯示,福斯汽車在中國市場所取得的規模效應,使這家德國公司與一汽的合資廠實現了超過50%的資本回報率,而大眾自身的資本回報率僅爲21%。據估計,通過在中國當地外包生產零組件,福斯汽車在華合資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率水準達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15%。

您已閱讀77%(670字),剩餘23%(1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