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外資企業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2010年3月,力拓四名員工被判商業祕密、受賄罪名成立,獲刑七至十四年不等。2013年7月,大型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因行賄被判處30億人民幣罰金,四名高階主管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到四年,爲中國對外企開出的最大罰單。2013年8月,包括合生元、美強生、多美滋在內的6家外資奶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爲共被罰6.7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一些外資企業開始撤出中國市場。2010年1月,Google因要求政府取消引擎內容審查無果宣佈退出中國大陸市場。2014年9月,Adobe宣佈撤銷並關閉在中國的研發分公司。2015年3月,Yahoo宣佈關閉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另一方面,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則因資訊保安爲由被中國政府過濾。
外資在中國的境遇似乎正在惡化。的確,近年來中國作爲「世界製造工廠」的好處不斷減弱: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土地價格持續上揚、經濟增速穩步趨緩。與這一變化相對應的是,中國政府開始逐步收回外資企業優惠政策。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外資企業在中國享有稅收、土地、外匯等方面的「超國民待遇」(Super-national treatment),譬如外企一度適用15%的所得稅稅率,大大低於內資企業的33%。但這些政策紅利從20世紀90年代起被陸續取消。
您已閱讀20%(565字),剩餘80%(22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