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從來都是追逐春天的「候鳥」。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吸引外資的政策導向,使中國吸納了巨量的國際資金,中國央行也因此擁有了位列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但當經濟減速時,外資撤離趨勢很難避免,這必然對國際收支和經濟穩定帶來影響。近來中國脫離經濟基本面瘋狂上漲的股市和逆市堅挺的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就折射著中國央行對這一問題的隱憂。但是,人造的春天留得住「候鳥」振翅欲飛的翅膀嗎?
前美聯準主席伯南克不久前在上海的一個論壇指出,在資本賬戶開放的過程中,貨幣錯配是中國決策層的一大風險。他同時還提出了流動性的問題:「一個深化的金融市場意味著人們隨時可以把錢取出來。」
伯南克這話說得委婉但也直中要害。實際上,在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當下,中國可能已經面臨著外匯資產流動性和貨幣錯配的巨大挑戰。
您已閱讀9%(343字),剩餘91%(33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