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

大學生
從「文學孔乙己」到「孔乙己文學」——近代小說與當代現實中的孔乙己

林原:「長衫」不能使孔乙己維持生計,「學歷的長衫」也不能使部分高校畢業生維持生計。即便有些人穿著「長衫」找到工作,但還是「韭菜」。

考研潮背後:「被學歷裹挾」的一代

屈曉:想要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正確應對疫情後嚴峻的就業形勢,必須褪去高學歷光環,關注能力甚於學歷,打破精英教育下的文憑崇拜。

教育
B站:幾千萬人與博主一起上自習

秦子媛:B站學習向影片的熱度日漸升高。學習類影片爲何火熱?此類影片的背後又體現了當代年輕人怎樣的學習觀與教育觀?

就業
疫情毀了大學生職業前景

今年的畢業生趕上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環境。在英國,招聘意向降至15年來最低水準,五分之一僱主計劃在未來3個月期間裁員。

就業
2020屆全球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

新冠疫情讓畢業生招聘市場低迷,僱主紛紛撤銷或推遲工作邀請。專家提醒應屆畢業生展示僱主看重的特質:韌性、靈活和勤快。

教育
希臘利用文化遺產吸引外國學生

希臘希望吸引外國學生到其大學就讀,如雅典國立卡波季斯特里安大學的古典學四年制新項目專門瞄準中國大學生。

樂尚街
全球大學生的畢業設計展

宋佩芬:「全球畢業展」是杜拜設計周的重頭戲之一,設計品類無所不包。今年有5名中國學生的作品入選。

職場
給年輕人建議到底對誰有益?

雅各:許多人喜歡給年輕人建議,但與其說這些建議激勵了年輕人,不如說滿足了給建議的人的虛榮心。

職場
畢業了還沒有工作,該做什麼?

還沒有職業計劃的畢業生不必慌張,用這段時間修改簡歷、實習或者做志願者、利用人際關係網,都會對將來的職業生涯大有益處。

大學
如何讓中國成爲更具吸引力的留學目的地?

苗綠:當人們爭論留學生是否享有「超國民待遇」時,鮮有人看到「學伴」風波暴露的是中國高校國際化的缺陷。

留學生
山東大學「學伴」爭議中的真問題和假問題

劉波:留學生過度擴招等問題也許的確值得反思和糾正,但對女大學生的詆譭和傷害,對留學生的汙名化,絕對需要制止。

教育
別讓教育成爲桎梏:從高校裏的「告密者」談起

徐海娜:如果我們的基礎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高等教育階段仍然對何謂「正確」有著「非黑即白」的認識,那麼一定是教育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經濟放緩 中國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

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中美貿易緊張正在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尤其是科技和金融領域就業。

「一二•九」矛盾曲:抗日救國?讀書救國?

葉勝舟:抗日救亡「主旋律」之外也有「小插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上下級之間以及上級之間,皆有矛盾分歧。

大學
主席爲什麼不能被@?大學生濫權現象的社會學淺析

凌雲、李彤:「主席不能被@」等事件反映出學生對權力無意識的崇拜和對官僚模式的盲目模仿。高年級學生的權力從何而來?學生組織如何演變成了權力氾濫、官本位思想傳播的溫牀?

非物質因素成爲大學生擇業重要衡量指標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今年大學畢業生近800萬。我們提出了衡量大學生就業城市的新指標:城市非物質吸引力。

世界需要更多大學嗎?

哈福德:英國大學的錄取規模最近創下新高。大學消耗金錢和智力資源——把這些資源用到別的地方會不會更好?

軍訓
那時,我們軍訓了一年

FT中文網撰稿人長安:1989-1992年,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新生需要赴軍校軍訓一年,學制延長爲五年。在我看來,這是另一種「上山下鄉」。

凱拉韋
超酷新生vs超富新生

FT專欄作家凱拉韋:要想在大學凸顯個性,擺酷比擺闊重要。幾十年來擺酷的原則或許沒變,但如今擺酷難得多,對大學生的危害也大得多。

大學生
英倫畢業季的青年創業者

在和這些即將畢業的英國大學生談論創業時,就業難卻總是繞不開的話題。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是該努力躋身到大企業去力爭上游,還是選擇自主創業,始終是個問題。

大學
中國大學教育的「圍城」

南韓媒體人李成賢:中國日益成爲世界舞臺中心,卻總試圖建立一層安全膜,就像「圍城」一樣保護中國大學生,防止他們受到西方思維方式的影響,這很難理解。

就業
中國決策層爲何漠視當前就業狀況?

招商證券謝亞軒:決策層對目前中國就業形勢的判斷是:結構性就業問題。結構性就業問題要由結構性辦法來應對,所以不會在當前推出全面的宏觀刺激政策。

製造業
學習德國好榜樣

「德國模式」爲大西洋兩岸所矚目。美國政商界意識到,僅靠州之間在稅收上的競爭並不是長久的成功之道,美國應借鑑德國強大競爭力的祕訣:教育體制。
與德國相比,美國的勞動力顯得「既技能不足,又教育過度」:一方面350萬空缺崗位找不到合適員工,一方面大量擁有學位的的哥和門衛在爲償還學生貸款而發愁...

大學生
大學畢業生身價看漲

過去10年,發達國家大學畢業生身價有所提高。受僱的大學畢業生不僅收入水準相對較高,而且在本次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期也沒有受到太大沖擊。

大學生
畢業等於失業?

雅茨•傑格:英國青年失業率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準,今天的年輕人,包括我在內,都開始重新思索「職業生涯」這個詞的涵義。

大學生如何成爲公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政府在大學裏應該具有最大程度的自信,以最寬容的方式對待年輕人,留給他們成爲公民的時間。

窮學生,富學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有的大學生可以依靠家庭支持,沒有經濟顧慮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有的還在錢多的和喜歡的之間掙扎。

大學生
中國大學生20年變遷

對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當今一代中國大學生大多有所瞭解。但與二十年前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可能更關心的是如何找工作。

中國
特寫:中國大學生又下鄉

今年6月中國將有600萬大學生畢業,在此形勢下,中國再一次將年輕的高校畢業生送回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