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等教育

大學生如何成爲公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政府在大學裏應該具有最大程度的自信,以最寬容的方式對待年輕人,留給他們成爲公民的時間。

我在中國參加的最有意義的活動,就是到全國各地的高校做巡迴演講,與中國大學生做零距離的溝通和交流。毫無疑問,對於一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溝通才是生產力。

北大雖然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但也僅僅是之一。任何一名大學大學生成爲精英的機會都不小。想到未來中國的偉大人物有可能坐在臺下,聽我發表對世界的看法,我就覺得十分有動力。

這一過程早在我畢業之前就開始了。後來,我也制定了走遍全中國的演講計劃。不過,作爲社會活動演講,畢竟受到社會上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去年東海撞船後,有關人士善意地提醒我,「這個時候去大學演講對你的安全恐怕沒有好處」。我雖然認爲中國並不至於那麼不安全,可還是不得不被迫中斷。不久以後,演講還是恢復了,特別是最近的日本地震拉近了兩個地震大國的距離,使我的演講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不過,演講仍然不是一帆風順的。

您已閱讀17%(362字),剩餘83%(18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