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教育

別讓教育成爲桎梏:從高校裏的「告密者」談起

徐海娜:如果我們的基礎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高等教育階段仍然對何謂「正確」有著「非黑即白」的認識,那麼一定是教育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新聞爆出幾件類似的事情,內容大致是某大學教授被學生舉報「講課不正確」,重者甚至「因言獲罪」離開講臺。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從教育的角度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我們的基礎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高等教育階段仍然對何謂「正確」有著「非黑即白」的認識,那麼一定是教育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教出這樣的學生也可謂是現代教育中的一種恥辱和失敗。

「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方式和不恰當的管理,害了學生,害了教育

毫不諱言,我曾經也做過一次「告密者」,那是在我的第一個初中一年級(我讀過兩次初一),當時我是一名學生幹部,有一天被教導主任叫到了辦公室,給了我一張表,要求我誠實記錄每個老師上下課的時間等情況,一週交一次。當時,我們的英語老師有一次上課大遲到,大概遲到了20多分鐘,我就如實記錄上交了。後來英語老師找到我說,她辛辛苦苦去幫我們拿英語卡帶,我卻報告她遲到令她傷心難過。當時的我因爲事先對老師遲到原因並不知情而內心委屈,而且左右爲難,這位英語老師是我特別喜歡的老師,我也不想看著她難過,可是我也不敢違抗教導主任的命令。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後來這件事大概是這樣結束的,英語老師和我一起去找了教導主任一次,說明了情況。

您已閱讀11%(511字),剩餘89%(40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另一片星空

徐海娜:童書創作者、藝術從業者、兒童導師、前電視媒體人,現居新加坡。曾於香港和新加坡從事繪畫、特殊兒童教育,以及電子互動童書行業;同時擔任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部分雜誌和報紙的特約記者和撰稿人。近年在新加坡出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系列繪本8本,其中《他們爲什麼不聽我的話》和《手機消失的一天》分別獲得新加坡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大眾讀者票選好書獎」。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