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

學習
如何擺脫電子郵件之苦

「電子郵件本應是自電話發明以來最好的商務工具,但是它卻變成了自從電視發明以來最浪費時間的工具」。FT專欄作家西蒙·古柏爲如何擺脫電郵的困擾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建議。

演講
如何搞定公衆演講

在衆人面前發表演講,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頭疼不已的挑戰。甚至有笑話說有人在葬禮上寧願待在棺材中也不願被叫去發表悼詞。然而,公衆演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高附加值技能。那麼,有哪些實用的小竅門?

一封體制內80後的來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近兩年的讀者來信總是羨慕體制內的高福利,或是體制內的人撒嬌般地抱怨沒挑戰,卻又對優厚的待遇依依不捨。這封是個例外。

怎麼才能更像「總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讓總監最像總監的因素是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上級,並破壞下級。而權威,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爲什麼讀MBA?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我周圍有太多讀過MBA和EMBA的人,我好幾個女朋友是,不少大學或高中同學是。但我交往的最有錢的一個,卻不是。

什麼是真的人脈關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直到需要把人脈變現時,你才發現,平時沒有功利目的交往的那些纔是最好用的。可一旦變現,這交往就有中斷的風險。

打死不去小微公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小微公司讓新員工什麼差事都做,憤世嫉俗的人把它視爲剝削廉價勞動力。但換個角度,這是帶薪修煉不同行當的經驗值。

降職以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很多經理人離職後適應不了的不是經濟的斷炊,而是很難面對社會地位降級的現實。前高階主管的帽子成爲就業的累贅。

從經理人到小微企業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創業,與其說是一次商業投資,倒不如說是一次消費,爲了實現個人理想抱負與豐富人生經歷的奢侈消費。

40歲也不一定成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大一學生青澀,是純真;大四再青澀,就成了書呆子。而四十歲了還不太懂人情世故的話,會被認爲很「二」。

國企裏來了85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看著美劇、日韓劇和「康熙來了」長大的這一羣人,對權力的敬畏沒那麼深入骨髓,而對個人權利的理解卻相當豐滿。

混在大公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對習慣了在中小公司獨擋一面、呼風喚雨的業務干將來說,大公司規矩之多、流程之長、效率之慢,完全不可想像。

「頭銜」讓人膨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人都傾向於誇大自己的影響力,名利當頭的情況下,這種誇大又以幾何級倍數演變成「自我膨脹」。

你有幾張名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人越來越多。有商務人士跨界公益組織,也有橫跨產業鏈多個環節的,還有把興趣當職業的。

如果我是90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70後遇到的「人才空窗期」不會重來了。90後的升職空間比20年前小了,得做好長期在初級崗位奮鬥的準備。

請名人幫個忙?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請名人幫忙,實質上就是讓「名氣」這種商品以友情價變個現。至於友情價是多少,或能否買到,就不一而論了。

誰能捱過「沉寂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依然在奮鬥,卻再也聽不到叫好聲,滋味不好過。被熱捧的紅人一旦被邊緣化,尤其需要淡定的心態和過人的意志。

開個WeChat會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社交工具一旦商務化,受衆的使用熱情就開始減弱。畢竟大部分職業人的興趣點並不是利益,尤其是公司利益。

職場的「中國特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中國員工不是天生愛跳槽,而是企業對年輕人的加薪幅度趕不上市場對他們工作經驗的渴求度。這跟忠誠度無關。

領導也賣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一位領導在接受媒體專訪後說:「剛纔那些話不要寫啊,我沒說過。」他以爲媒體訪談是從業經驗展示會嗎?

服「務」還是服「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有些上班族把「主奴」關係套用在自己和老闆身上,總覺得自己比老闆低了一等,只有創業了才能挺直腰板。

「大人物」的包裝工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光靠「形象工程」忽悠別人只是短期效應,招不來回頭客。但它的確可以成爲敲門磚,在起步階段贏來更多機會。

「瓶頸」到底卡在哪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一位財經顧問爲了突破瓶頸期,從美資機構離職,去海外鍍金。回國後,兜兜轉轉,又回到老公司,老職位。

你每天工作幾小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我問網路公司技術人員這個問題,他反問:要把在網上讀玄幻小說、看體育新聞、刷微網誌之類的時間剔除嗎?

洋老闆認爲我不懂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談到中國,法國老闆更喜歡問在中國內地工作了三年的美國人,卻對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視若無睹。這是爲什麼?

新職業:微網誌紅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如今中國的「微網誌紅人」,和媒體人士同等待遇,拿相同數目的車馬費,某些頂級「紅人」也會受邀去外地甚至外國看秀。

拍畢業照該穿學士服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走出校門,不合想像的事越來越多。對真實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盲人摸象,沒有最準確,只有更準確。

職場等級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等級,是攀比的一般等價物。級別高的人有很多特權。而「我有,你沒有」則是永恆的快感來源。微軟員工的等級制就很透明。

3D動畫師的失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製作出那一根根逼真的毛的好萊塢3D動畫師,在觀看電影《功夫熊貓》時,並不一定和我這個觀衆一樣興奮。

是誰不守規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規矩是爲不守規矩的人定的,有規矩,就一定有監管規矩執行的人。中國的情況是,各種監管者都不得力。

老實人掙得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美國康乃爾大學的一項調查提到:容易相處的員工的薪酬,顯著低於那些不易相處者。這是真的嗎?

感情能跟著事業飄泊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只要大方向一致,並設定個清晰的時間表,感情總是能隨著事業一起移動的。剩下來的無非就是代價。

寵物不愛辦公室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把讓寵物進辦公室看成一種待遇,未必會討寵物或寵物主的喜歡,這很可能只是公司管理者自作聰明的一廂情願。

職場沒有彩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人人都希望自己在每一個機遇節點上,都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告訴你,不要做夢了。一旦做出了選擇,就要放棄其它所有的機會。

有些「執著」很另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許多「劍走偏鋒」的人依然以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可爲最終價值。在一些人看來,這好像南轅北轍,在某些人看來卻是殊途同歸。

「拼爹」就業的時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如果我們這代人享受「爹福利」時還誠惶誠恐的話,現在一些年輕人不僅輕視「爹福利」,甚至還想逃脫它的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