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一的學生青澀,是純真,大四的學生再青澀,就成了「書呆子」。而三四十歲了還不太懂人情世故的話,會被認爲很「二」。但如果一個七八十歲的老教授偶爾賣點「萌」,又成了「童心未泯」。
有個三十五六的資深技術人員憂心忡忡地問我:比起二十七八的人,我的優勢到底在哪裏?我的收入比他高,但我們做的是一樣的事。事實上,我現在的人脈也不比他多到哪裏去。如今網路四通八達,他想找的人,微網誌上私訊一下,也就找到了。而我這許多年積累的所謂人脈,其實也不過是「商務關係」,只要有生意做,人家也不介意跟新人合作。
爲了緩解他的焦慮,我安慰他說,你至少有三樣東西是有價值的:一,成熟度。二,人品。三,看問題的角度。這三樣東西,恐怕不是靠一時的聰明和過硬的技術能夠替代的,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就算公司希望縮減成本,有不少崗位也是不肯打折僱用年輕一點的人,就是因爲以上三個因素積累出來的信任度還不夠。當然,若是這間公司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機,那對信任度的要求可能就沒那麼高了。
您已閱讀30%(420字),剩餘70%(9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