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朝九晚五

如果我是90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70後遇到的「人才空窗期」不會重來了。90後的升職空間比20年前小了,得做好長期在初級崗位奮鬥的準備。

從蔣方舟大學一畢業就進了一家雜誌當副主編所引發的網路話題熱來看,90後就業的競爭壓力比70後大了很多。這讓我不禁暗想,如果我是90後,職業與生活軌跡會是什麼樣?

首先,我不可能在30歲之前任職什麼「製作人」或者「總監」。70後遇到的「人才空窗期」不會重來了。90後的升職空間比20年前小了,因爲有太多資深80後還沒有升爲「資深」呢,而經理與總監級的70後們,都還壯志未酬身未老。我可能得做好在初級崗位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如果我不甘心,就得付出比我當年更多的努力。而在我大學畢業兩三年的時候,別說像蔣方舟這樣具有全國知名度的人當副主編了,默默無聞的小夥子,也許只因爲有個海外學歷,就可以拿到總經理的頭銜。而現在,沃頓商學院的也不一定能找到像樣的工作。

但我應該還是會選擇在一二線城市試水,尤其是大學所在地的城市,這可以節約房租與路費的成本。我應該還是會像當年一樣,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出去實習,主要目的是獲取社會經驗,觀察公司運作,同時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目的,對面試官說:「我希望給你們帶來幫助。」我不會指望實習的公司會給我工資,但我會努力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如今體制外的就業空間比20年前廣闊太多了。拿我所在的媒體業來說,當年我畢業的時候,媒體業基本上都是事業單位,不對外招聘,而如今的主串流媒體至少在招聘方面絕大部分是市場化的。而因爲市場化運作的公司越來越多,我想我很可能會轉行。如果碰巧有一家名氣大、規模大的公司看上了我,留我實習,要我做一個與專業不符的工作,出於謀生與發展的本能,我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您已閱讀47%(652字),剩餘53%(7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朝九晚五

職場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作者「誰誰誰」本名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任網站製作人、項目經理及《ELLE》中文版專題總監。著有《朝九晚五》、《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