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發展

30歲裸辭脫下「長衫」有感:先要喫飽飯,再談其它的

說一:生活中的困難,不是非要去克服,試著去躲避是不是也可以?如果有可能,試試扔掉社會時鐘,自己來掐表。

職場
如何擁有「機智的實習生活」?

李帆:我在高中就開始了第一份實習,當時記住的第一個工作習慣——在電腦右上角留著便利貼,一直持續到今天。

職場
中年轉行的四點經驗

凱拉韋:我在50多歲時終於辭去自己幹了30多年的新聞工作,當起了一名教師。轉行永遠不晚,但需要在合適的時機。

疫情後雙職工夫婦的機遇和陷阱

隨著疫情逐漸減弱,混合辦公模式也許能減輕雙職工夫婦的壓力,但要謹防責任分配不當使其中一方的事業受到更大的影響。

職場
女性如何轉變職業

疫情中許多女性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生涯,考慮職業轉向,她們應該注意什麼?

爲什麼美國的媽媽們理應得到一張2400美元的工資支票?

女性在無報酬的照料、家務和情感努力方面的貢獻沒有得到承認,而這種貢獻維繫了美國經濟的運轉。

勞動力
爲什麼說跳槽對經濟有利

奧康納:研究顯示,跳槽往往帶來更高的薪資漲幅,而且有助於提高生產率。難怪一些經濟學家認爲跳槽是經濟健康的驅動因素。

FT社評:以後給你修車的將是軟體工程師

隨著汽車變得越來越像帶輪子的電腦,除了配件生產商,修理廠和維修工也處在改變的十字路口上。應該讓工人們爲新世界做好準備。

新冠疫情助燃「青年危機」

隨著終身工作的觀念逐漸淡泊,以往人們在25歲左右對自身職業選擇所做的重新評估,今後可能每隔幾年就要做一次。

耐心何以成爲職場美德?

布萊克:耐心或許不時髦,但它正在一定程度上再度得到重視。我接觸的各界人士都認爲,耐心可以是積極有效的。

凱拉韋:60歲開始新生活

凱拉韋:不用再對年幼的孩子或年邁的父母負責,60歲正是嘗試新東西的時候。作爲「高齡少年」,我已經準備好迎接新體驗了。

下次找工作時,帶著「梗」來

希爾:小博物館員工亞當•科薩里因炒熱一個老梗而引起了伊隆•馬斯克的注意,一躍成爲特斯拉社群媒體經理,他的故事給我們哪些啓示?

職場
工作到退休還是讀碩士?

布萊克:要不要放棄當前工作去讀碩士防止自己在職場過時?先從瞭解你潛在的動機和焦慮開始。

沒能登頂職場金字塔怎麼辦?

斯卡平克:企業只有一個最高職位,總有人會在最後關頭與這個位子失之交臂,落選者該如何應對呢?這裏有五條建議。

職業可多向發展

FT專欄作家強森:一輩子幹一份職業會讓人厭倦,而長年的退休生活也會讓人苦悶。唯一的方法是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並且嘗試從事多種職業。

職業理想無需從小樹立

FT專欄作家凱拉韋:即使到現在,我對自己想要做什麼仍不確定。職業路徑更近似於一個試錯過程,而非追夢之旅,而且少年時夢想的職業最終很可能令人大失所望。

如果我是90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70後遇到的「人才空窗期」不會重來了。90後的升職空間比20年前小了,得做好長期在初級崗位奮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