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

福建三明被宣揚爲中國醫改樣板

這個地級市展示了一條擺脫醫療費用困境的途徑:從品牌藥轉向比較便宜的仿製藥,並禁止醫生從經銷商獲得回扣。然而這個模式也導致了新的問題。

醫改
從榆林孕婦事件看中國醫改歧路

萬喆:機制的設計需要獎懲得宜,打著甩鍋的主意,從解決表面文章出發,不是真的改革,也肯定無法獲得成功。

中國醫療市場的挑戰

中國醫療體系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從獲取藥品的難易程度、藥品的價格和質量來衡量,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降低醫療成本和打擊賄賂方面,中國已有所行動。

歐巴馬
歐巴馬可以不當跛腳鴨

FT專欄作家盧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醫改上一再許下超出兌現能力的承諾,使自己的勝任能力甚至個人誠信招致懷疑。難道歐巴馬已成爲坐等卸任的跛腳鴨?

歐巴馬失敗的三點啓示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鄒至莊:觀察了美國民衆對歐巴馬的不滿,我開始思考什麼是一個良好的美國總統應具備,而歐巴馬所欠缺的條件。

美國醫改應多些經濟學思維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鄒至莊 :歐巴馬醫改是強迫民衆選擇由政府指定的醫療保險,費用昂貴經濟效率低下,更好且更簡單的方案是由政府提供優惠券。

共和黨
「山巔的光明之城」

在最近的歐巴馬醫改與債務上限問題上共和黨遭到挫敗,美國前國務卿和財長詹姆士·貝克卻仍有理由樂觀。他說,歷史上,失敗的一黨總被說成是無力的、無助的、無希望的,但,經過深刻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而重獲成功的案例其實並不少。要想取勝,你必須給人以希望,就像當年里根的「山巔的光明之城」那樣。

中國醫療行業的回扣文化

中國醫療行業的行賄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外國藥企進退兩難:要想在中國發展,就得行賄,因爲衛生部官員、醫院管理人員和醫生都會索賄。但中國國內藥商的腐敗程度也不相上下。

葛蘭素史克僅是冰山一角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李玲:中國醫藥業大面積腐敗衆所周知。醫院「以藥補醫」逐利機制與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已結成灰色利益鏈。在這種潛規則機制下,葛蘭素史克這樣的百年老店也無法倖免。

新加坡醫療體系緣何成功?

FT專欄作家邰蒂:我個人的一次生死體驗,讓我領略了新加坡醫療制度的人性和效率。這個微型城市國家醫療體系的巨大成功或許能給其他國家帶來啓示,尤其是正在進行醫改的美國。

以機構改革推動計生、醫療改革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陳秋霖:衛生部和人口計生委的合併,爲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調整奠定了一些基礎。此外,也應以改革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監管。

醫改
憤怒的「病人」

中國衛生部表示,在2010年,中國發生1.7萬起針對醫生或醫院的抗議或襲擊活動。據官方估計,此類事件自2005年以來成長了一倍多。

中國致力改善公共醫療

中國政府認爲改善醫療服務對於維持社會和諧至關重要,並且希望私人部門都能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正在積極研究全球醫療體系的可借鑑之處。

醫改
中國人爲何對醫改失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秋霖:中國老百姓對醫改成效的感受與預期有差異,既有客觀原因造成,也有一些是主觀上推動不力導致,希望改革不要讓老百姓等太久。

醫改
中國醫改海外獲好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秋霖:最近的一系列事件讓人質疑中國醫改,但國際學界和政界卻對中國醫改進展有較高評價。爲什麼中國醫改牆內開花牆外香?

智庫
「兩會」調查之三:中國醫改

零點研究諮詢集團:(中國「兩會」民生系列調查之三)新醫改實施後,中國居民表示看病貴問題較去年略有緩解,但仍是醫療最大難點;醫療保險成爲解決看病貴問題的關鍵之一。

社會辦醫的幾個誤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江宇:社會資本辦醫,既不能解決看病難,也不能降低醫療費用。中國醫改的主流,應該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

速讀
歐巴馬能挽回選民的心嗎?

繼簽署醫改法案後,歐巴馬又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金融監管改革,但選民們似乎並不買他的帳。本文作者系《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克萊夫·克魯克。

醫改讓歐巴馬重新振作?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美國國會批准醫改方案,使歐巴馬政府重新振作起來,這將對美國外交政策產生間接影響。畢竟,世人如今領教了歐巴馬的堅持不懈。

美國醫改要動人民幣的乳酪?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歐巴馬不會爲谷歌與北京惡語相向,但會爲健保法案推動所需財政資源,不惜與北京翻臉,因爲這是歐巴馬的核心利益。

醫改
短線觀點:政治與市場互動

FT投資編輯約翰•奧瑟茲:政治和市場常常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相互影響。在美國,市場關注的是醫改方案。在歐洲,紓困希臘則成爲壓倒一切的關注點。

分析:中國建立基本藥物制度

這是涉資8500億元人民幣醫改方案的一部分,旨在保障人人都能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歐巴馬
歐巴馬醫改正步入歧途

FT專欄作家克魯克:儘管歐巴馬極力推銷其醫改計劃,但他的方案卻在美國國內遭到強烈反對。歐巴馬的錯誤在於,向美國人承諾他們可在醫改中「喫到免費午餐」。

美國醫改好

FT專欄作家克魯克:圍繞美國醫療改革的黨派之爭看上去比任何時候都要糾纏不清,但最終通過一項法案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中國醫改考驗省級「錢袋」

FT中文網公共政策編輯田毅:中國《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意見》,特別強調加大資金投入和強化管理,並突出了省級政府的責任。

醫改有助於改善美國財政

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奧扎格:若美國的醫療支出以當前速度成長,到2017年時,醫療將消耗掉五分之一的GDP。因此,爲了數百萬美國家庭和國家財政與經濟的長期前景,醫療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