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內醫藥行業的大面積腐敗是衆所周知的事,葛蘭素史克公司行賄醜聞僅僅是冰山一角。醫院「以藥補醫」的逐利機制與醫藥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結成了完整的灰色利益鏈。在這種潛規則運行機制下,葛蘭素史克這樣的百年老店也無法倖免。
2009年,中國啓動的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就是要斬斷這條利益鏈。基層醫院,包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院,從破除以藥養醫的舊制度爲突破口,引發了基層醫療機構財政補償、人事、分配製度和醫藥採購、配送制度的綜合改革,開啓了重構體現公益性、惠及老百姓的基層醫藥衛生制度的實質性改革。
可是過去幾年改革僅僅是在基層,而基層佔總醫療費用不到20%,遠遠無法撬動長期形成的堅硬醫藥利益鏈,反倒是快速增加的醫療保險和政府投入爲這條利益鏈添柴加油。隨著基本醫療保險已覆蓋近13億城鄉居民,覆蓋率超過95%;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快速上升,從2007年到2012年,期間政府衛生投入的平均年成長率爲30%,是歷史上成長最快的時期,醫藥蛋糕越來越大。從數據上看2008年全國衛生總費用1.2兆,醫院藥品費用大約3500億,2012年衛生總費用2.9兆,醫院藥品費用在9000億以上。自新醫改以來,醫藥製造業和流通行業收入快速成長,企業利潤成長幅度較快,充分享受了改革的「紅利」。
您已閱讀41%(535字),剩餘59%(7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