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葛蘭素史克

在華跨國企業,隨俗還是合規?

諾恆諮詢聯合創辦人羅素:過去「合規」看似只是GSK這樣的大型企業在經營層面的自我要求。但在今天,商業賄賂這種違規會給任何在華企業帶來致命打擊。

昨天和一個美國朋友喫飯,席間談起美國餐館小費制度。在美國,用餐者並無義務要付小費,但由於侍者會根據小費這一主要收入來源決定其所提供的服務「質量」,因此,作爲潛規則,就餐者爲了一直得到迅速周到的服務,在給小費時都慷慨大方。這讓我想到最近關於中國醫療體系的討論所反映出的行業現狀之一,即在醫生收入偏低、需要以藥養醫的情況下,賄賂醫生就成了一個外資藥商「入鄉隨俗」的經濟選擇。

當然,美國餐館的小費制度並不能與醫療賄賂的嚴重性相比。GSK事件已成爲行業和媒體的焦點,有趣的是,通過中國不同媒體之口,GSK事件也折射出不同的觀點。平面媒體普遍就事論事地批評以GSK爲代表的醫療企業、認爲政府應加強對外資藥商的監管;而在網路上,表示理解GSK者亦不在少數,認爲該事件背後的醫院收入匱乏、資源壟斷特權的存在和制度監管缺乏更值得深思。而在一些醫藥業內人士看來,該事可能是政府決意降低藥品價格的信號釋放。

這些分散而迥異的觀點恰恰反映了中國市場的複雜性,尤其是企業在華經營時面臨的誠信合規的挑戰。在全球範圍內,一些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已經採取積極行動,加大力度反對商業賄賂。誠信合規經營已經成爲全球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中國政府近年出臺的相關規定,也呈現出增加對行賄和對跨國(境)商業賄賂查處的趨向。在這樣的背景下,合規與商業誠信作爲一個國際工商界的流行詞語,在過去的幾年來開始進入中國商界的視野。但因議題自身以及執行過程的複雜性,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商業誠信與合規體系在中國的建立仍需長期不懈的努力。

您已閱讀24%(644字),剩餘76%(20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