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計劃生育

以機構改革推動計生、醫療改革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陳秋霖:衛生部和人口計生委的合併,爲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調整奠定了一些基礎。此外,也應以改革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監管。

2013年「兩會」已經結束,其最受關注的看點,除了政府換屆、領導人調整之外,就要數國務院機構改革了。這已經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七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公衆對於它,如同對歷次機構改革一樣,都抱著大步走的期待。近些年來,很多人都建議和期待「大部制」,但結果總是「大部制」不大步,於是有很多失望的評論。

失望之大,緣於期望之高。以衛生和計生兩個部委合併成「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爲例,對於人口與計生委,很多人期待的是取消這個部門,希望以此看到一些計劃生育政策重大變化的信號。但「計生」仍保留在新機構名字中,並強調繼續實施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一票否決制,看來位置還很重要。對於衛生部,很多人所期待的是醫療保險行政管轄權的歸屬問題——是新農合併入人保部,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起實現醫保的統一管理,還是醫保都併入衛生部,醫療籌資保障和服務提供整合,實現「一手託兩家」?但方案只說要整合三大保險的職責,由一個部門承擔,並沒有明確歸屬。

步伐不大,緣於改革之難。機構改革是政府內部權力的優化配置,而調整權力就會調整利益,正如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的時候所說,「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所以機構調整是很不容易的。這從新機構的命名即可見一斑。新部門的名稱怎麼定,傳遞了改革難度的信號。最典型的就是提交「兩會」審議的方案中將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合併成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公佈之後,輿論一片譁然。即使要準確完整表達新機構的職責範圍,名字也未必一定要拉這麼長,實際上網路上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議,比如命名爲「國家傳媒總局」等。更可能的一個原因是調整所涉及的每一個部門,無論緣於利益,還是緣於情感,都不希望在新機構名稱中消失。最終這個名稱最終被縮減四個字,改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機構改革不易,連個名字的整合都這麼難,可以想像新機構的真正整合融合會有多難。

您已閱讀27%(783字),剩餘73%(21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