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是政府體制改革,這經成爲政府和市場的統一認識。日前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將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內媒體報導稱新一輪「大部制」方案起草已基本完成,其改革重點在於強化市場監管,改善民生,整合完善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包括民政部擴大權責;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整合,成立專門的市場秩序監管部門;國家海洋局將擴權,強化海洋綜合管理許可權;鐵道部與交通運輸部有望整合等。
看來,此次「大部制」改革將主要是進行微調,不會像08年那樣進行規模較大的改革,也不會對宏觀管理和調控的職能做進一步改革。筆者在之前文章中提到了對宏觀調控部門重組和改革的迫切性,並重點討論了人民銀行提升職能的重要性及改革路徑。本文將主要討論發改委和財政部的整合問題。雖然短期看來不會變化,但如果看今後5-10年,這個改革還是很是必要推進的。
根據2008年《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的界定,發改委更多的是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等更宏觀的角度擬定重大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目標及政策。而中國的財政部最主要的職能包括擬定財稅發展戰略、規劃、政策以及組織實施,並承擔中央各項財政收支管理的責任。簡單來講,財政部負責的是通過基礎財稅與預算體系的設計,以達到規範財政紀律、調節財政收支並平衡經濟運行的目的。從二者的職責劃分來看,發改委重計劃,財政部重執行,二者理應協調一致。
您已閱讀20%(592字),剩餘80%(24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