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業

詠竹坊
旺丁不旺財,永利三季度業績不如預期

澳門博彩業增速持續放緩,永利澳門三季度業績不如預期,尤其在非博彩業務上。

對話「精品酒店」先行者Ian Schrager:在「仇富」時代,奢華的概念已經改變

EDITION酒店創辦者Schrager認爲未來只會存在兩種酒店,多數會走「平民奢華」路線,剩下的1%是傳統貴族酒店,「什麼都昂貴,可望不可及。」

酒店業
文華東方掌門人要求高階主管暫時不回香港

文華東方行政總裁賴利說,他手下的重要高階主管大多已離開香港,因爲香港現在的抗疫措施過於嚴格。他本人先前在海外待了10個月。

酒店業
英格蘭北方有莊園,麻婆豆腐混茄子

張璐詩:我十分好奇,究竟是誰的手筆和眼界,不光翻修了主樓、加建了新樓,還請來出身中國雲南的女廚師Shane Zhao主理其中一家亞洲餐廳。

旅行
蘇格蘭東海岸,兩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張璐詩:夜裏挨着北海入眠,在久違的海鳥聲中醒來。走出陽臺,就見到高球愛好者在這個全世界最古老的18洞球場上開始新一天。

酒店業
倫敦酒店易主,「紐約酷」變「加州範兒」

張璐詩: 改變是酒店業的恆常狀態,裝修設計和風格更多是個人喜好,難說高下。

酒店業
改建完老消防局、鐵路大樓,這次瞄準倫敦奧運村

張璐詩:倫敦奧運之前,Stratford還是工業區爲主的無人地帶,今日已逐漸成爲繼金絲雀碼頭之後東倫敦第二個商貿發展重地。

酒店業
昔日倫敦法庭,今日衣香鬢影

張璐詩:倫敦市中心曾審判過王爾德的著名法庭,今年夏天改裝成精品酒店開門迎客。時間隔了一個多世紀,社會生態如此不同。

疫後酒店業抓緊洗牌,「特許」模式或成風口?

在洲際酒店集團的全球網路裏,中國市場復甦最快。該公司計劃趁勢而上,半數籌建中的在華酒店都將採用特許經營。

酒店業
新冠如何改變了酒店業?

疫情凸顯出對酒店從業人員改變態度的必要——但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酒店業
歐洲首家泛太平洋酒店:亞洲味與倫敦腔

張璐詩:來自新加坡的泛太平洋酒店內隨時會遇到熟悉的元素,比如中國畫、蘭花與南洋美食,窗外是無敵的倫敦高空景觀。

酒店業
Lex專欄:中國酒店業:復工大吉

全球各地的酒店正竭力應對疫情影響,中國各大連鎖酒店已迎來複蘇,未來一年有望取得全球最大幅度成長,但小型酒店仍在苦撐,或選擇合併。

卡蘭尼克支持3D列印酒店新創企業

Uber聯合創辦人支持的Habitas力求成立一個「面向千禧世代的地中海俱樂部」,向亞洲、中東和非洲推廣其「3D列印酒店」概念。

酒店業
「把IT公司的企業文化拿過來」

創立華住酒店集團時,季琦決定引入IT企業文化,因爲他認爲,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能把連鎖酒店業務做起來。

酒店業
中國高階酒店不衛生亂象被曝光

用隱藏攝影機拍攝的11分鐘影片顯示,有14家中國酒店的清潔工用客人用過的毛巾和海綿擦杯子和洗手池,甚至擦馬桶。

「無人酒店」是一場革新還是作秀?

劉曠:「無人酒店」的興起也許能爲酒店業提供一條新出路,但「無人」究竟是吸引大眾眼球的噱頭,還是酒店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酒店業
花樣百出的酒店浴室

賓州蓋茨堡的溫德姆酒店的浴室有5個花灑;邁阿密一家酒店的花灑藏在水晶吊燈裏;墨西哥城一家酒店的浴室裏還有吊牀。

酒店業
豪華酒店深耕中國「後反腐市場」

中國反腐運動之後,依賴公款消費的豪華酒店一度陷入困境。但在強勁的企業需求推動下,一線城市的豪華酒店業務開始復甦。

旅遊業
法國PVCP集團看準中國度假村市場

法國皮埃爾度假及中心公園集團與中國海航集團的合資公司,將在2020年以前在北京和福州附近開設兩家度假村。

酒店業
中國經濟型酒店的海外生意

結束爆炸性成長的中國經濟型酒店行業,在出境遊領域嗅到新商機。相比古板的西方同行,他們的做法靈活得多。

恐襲陰影籠罩聖誕季節的巴黎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過去了一個多月,但該市各行各業的生意仍然未能走出陰影。一年一度的聖誕集市、酒店、機票、餐廳等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酒店業
酒店業的「富二代」僱員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艾米:富裕家庭的中國青年有不少選擇在酒店業發展,尤其是高階領域。一些「富二代」行爲誇張離奇,成爲業內「傳說」。

Lex專欄:美國酒店業「因禍得福」?

酒店行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尤爲嚴重,但諷刺的是,他們現在正看到一些好處——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需求出現反彈,而用於新酒店建設的資金卻沒有跟上。

酒店業
洲際欲打造「中式」高階酒店

CEO柏思遠稱,洲際酒店打算推出一個爲中國量身打造的新高檔酒店品牌。酒店大廳將更加富麗堂皇,主要餐廳將更爲中國化,酒店中心的吧檯會被茶室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