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Lex專欄:美國酒店業「因禍得福」?

酒店行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尤爲嚴重,但諷刺的是,他們現在正看到一些好處——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需求出現反彈,而用於新酒店建設的資金卻沒有跟上。

酒店行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尤爲嚴重,但諷刺的是,他們現在正看到一些好處——至少在美國是如此。

假日酒店(Holiday Inn)的品牌所有者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昨日公佈季度報告,其美洲每間客房的收入成長6.7%,該公司近一半的銷售來自美洲。先前凱悅酒店(Hyatt)也報告良好業績,它的客房有四分之三在美國。相比之下,萬豪國際(Marriott)上月警告說,中東和亞洲的需求成長將會變弱。

美國經濟表現比其他發達國家更好。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供應受限。信貸危機之後美國客房需求出現反彈。用於新酒店建設的資金卻沒有跟上。銀行早已視酒店行業爲高風險貸款者,因爲他們的「庫存」須每日再銷售。危機以來對信貸的收緊加重了這一擔憂。據貝兒德/STR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美國客房銷售總數的成長,比可用客房的成長高4%,低於去年的逾6%,但仍接近危機前的峯值。這有利於入住率、客房價格和公司股價。

您已閱讀63%(403字),剩餘37%(2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