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經濟

美國處於信貸危機「餘震期」

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羅森伯格:信貸危機導致美國家庭財富大幅縮水,其餘震效應是現階段美國經濟復甦的的最大障礙,並且未來將長期存在。

美國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在財政、能源以及醫療政策領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自己明年的實際稅率將是多少,因而也無法提前進行財務規劃。如果將不確定性上升的影響放在經濟模型框架下考察,你會得出企業流動資產比率以及居民儲蓄率都將上升的結論。這將抑制支出成長,而支出規模直接關係到GDP。

除此之外,歐洲經濟衰退範圍擴大還對美國出口構成衝擊,目前這種影響剛剛開始體現在數據上,例如美國採購經理指數(PMI)中的新訂單分類指數近期顯著下跌。在當前所處的經濟階段,如果美國經濟的基礎趨勢成長率仍在以往4%至6%的區間範圍內,我們完全有能力吸收這些負面衝擊。但目前經濟活動的潛在趨勢水準已降至1%至2%區間,因此經濟政策的試錯空間極小:緩衝空間非常狹小。

近四年來,美國政府財政赤字規模一直高於1兆美元,政策利率在接近於零的水準徘徊,美聯準(Fed)資產負債表規模激增,爲何這些因素沒能推動經濟實現較快成長?如果當前經濟處於一個正常的週期階段,在政府如此大規模的流動性注入推動下,整體經濟自2009年「經濟大蕭條」結束以來應能實現高達8%的年均成長。

您已閱讀28%(466字),剩餘72%(1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