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凱

產業政策大討論:廣義與狹義的產業政策

王家卓:政府在建立市場制度、保護智慧財產、支持基礎研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其是否屬於產業政策的範圍?

產業政策大討論:產業政策、宏觀政策與制度變革

唐世平:中國經濟成長需要宏觀政策、制度基礎和產業政策的共同支撐,對此應有清醒認識,不能厚此薄彼。

產業政策大討論:呼喚嚴謹客觀研究

拋開意識形態,產業政策只是政策工具。多數發達與發展中國家都得到廣泛運用的產業政策值得中國學者認真對待。

產業政策大討論:產業政策的邊界究竟在哪裏?

鄭志剛:如果通過這次爭論,能使越來越多的公衆意識到,產業政策的邊界與科學審批程式及評價,其意義將如同爭論本身一樣重要。

產業政策大討論:林毅夫這次爲什麼更受歡迎?

周浩:當我們把林毅夫與張維迎之爭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都只能自怨自艾地承認,「中國模式」仍然被證明有其存在的價值。

產業政策大討論:情感與主義

徐瑾:張維迎林毅夫之爭,既是楊小凱追思會爭論的延續,更是後發與後發劣勢之爭迴響。舉國關注暴露民衆集體焦慮,可謂後發國家轉型痙攣。

產業政策大討論:應避免「關公戰秦瓊」式辯論

北溟:學術辯論、政策辯論誠然可以促進認知,但前提是有正確的方法論和規則,這就是概念清楚,論題明確。

產業政策大討論:企業家、法治與產業政策

王勇:討論產業政策,必然提及市場缺陷。口號可能令人覺得解氣, 但無助於對產業政策成敗原因的理解。

楊小凱
中國新常態與「楊小凱主義」

日本大學教授李克:楊小凱早逝以至其思想無法上升爲「楊小凱主義」。他後期爲何關注歷史宗教文化對制度的影響?只有制度模仿與創新並重,纔可保障經濟的長期發展。

經濟學
美國經濟學會年會傳遞的資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鄒至莊:年會也是招聘市場,從中可見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會長的演講主題是組建控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國際集團,並建議用經濟懲罰強制會員守約。

楊小凱
楊小凱的貢獻到底何在?

杜克大學教授高柏:今年紀念楊小凱的活動在中國經濟學家中引發了一場辯論,但遺憾的是,這位做出傑出貢獻的經濟學家只被當成思想家來談論。

楊小凱
中國學術界不能只引進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對照中國的經驗和轉型國家的實踐,應該如何看待國企改革、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的爭論?中國學者在引進西方大師的思想時,是否還應以客觀的態度來研究自己的社會,提出自己的思想?

楊小凱
我們怎樣紀念楊小凱?

中國經濟學家華生:楊小凱去世後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的影響在衰減,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完成他的未竟事業;小凱思想有很多變化,深刻部分多被忽略。

張維迎
張維迎林毅夫在爭論什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張林之爭與其說是學術之爭,不如說是觀念之爭。公共議題更重要的是常識維度,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在中國情景下該如何解讀,值得思考。

楊小凱
對紀念楊小凱的感想

華裔經濟學家黃有光:楊小凱的貢獻很大,但還沒有獲得學界足夠的承認與發揚。林毅夫與張維迎關於市場與政府的論爭,顯然存在意識形態的因素。

楊小凱
楊小凱的工作有多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學者黨國英:楊小凱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華人經濟學家,他與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繼承性是無可懷疑的;在掂量這位天才的時候,也不要拿錯了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