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新常態與「楊小凱主義」

日本大學教授李克:楊小凱早逝以至其思想無法上升爲「楊小凱主義」。他後期爲何關注歷史宗教文化對制度的影響?只有制度模仿與創新並重,纔可保障經濟的長期發展。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年是華裔經濟學家楊小凱逝世十週年,其追思會備受關注,FT中文網先前也有報導,詳見《紀念楊小凱》專題。本次邀請楊小凱曾經的學生李克教授,撰文談談他眼中的「楊小凱主義」。

「楊小凱主義」的未競含義

2014年是楊小凱教授去世十週年的忌年,相關的悼念活動在中國經濟學界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和討論。作爲楊小凱曾經的博士生,既爲老師的學術思想仍然爲世人所關注而感到欣慰;同時,也惴惴然,以至自己不敢過多置喙,以免干擾了大家對楊小凱的尊敬和熱情,更怕言語不慎誤導和傷害了各位的美意。

您已閱讀3%(243字),剩餘97%(67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