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凱多半沒有想到,在他逝世十年的追思會上,關於中國問題的分歧不僅沒有彌合,反而越加分裂,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之爭也迎來引來2.0版本,也就是張維迎與林毅夫關於政府與市場的爭論。
兩天追思會我都在現場,一些感想已經寫在《楊小凱:經濟學家還是思想家》。坦白說張維迎與林毅夫當時發言時間有限,邏輯未能完整展開,沒有形成全面對話,還是流於觀點之爭。林毅夫主要立足於其新結構經濟學闡釋,尤其是「有爲政府」,當場不止一次表示自己被誤解;而張維迎則表示典型的後發劣勢的情形在中國開始顯示,中國的改革甚至經濟改革不能斷言成功,隨時可能倒退,甚至可能摧毀原來所有取得的成就。
比起這場辯論引發各種討論,更耐人尋味的是不同的評價態度。但從我個人公共WeChat「經濟人」等社群媒體的反饋來看,對張林的態度,基本取決於評價者的個人左右傾向而不是觀點本身。
您已閱讀18%(360字),剩餘82%(15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