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我們怎樣紀念楊小凱?

中國經濟學家華生:楊小凱去世後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的影響在衰減,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完成他的未竟事業;小凱思想有很多變化,深刻部分多被忽略。

【編者按】今年是華裔經濟學家楊小凱逝世十週年,復旦大學韋森教授7月主辦的楊小凱逝世十週年追思會備受關注。FT中文網先前也有報導,詳見《紀念楊小凱》專題,後續仍將關注,期待推動公共空間的對話與爭鳴。

經濟學家華生在本文中追憶了楊小凱生平以及交往,從不同角度評價了楊小凱在經濟學以及中國問題上的思考以及貢獻。華生強調楊小凱的新興古典經濟學源自亞當•史密斯傳統,但楊去世之後影響顯然在衰減。他認爲紀念小凱最好方式就是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研究發展小凱創立的新興古典經濟學,使之在當今經濟學界取得應有的地位和承認。他還指出,楊小凱思想也有很多變化,而深刻部分多被忽略。

FT中文網的徐瑾女士來電郵,說看到我在微網誌點評林毅夫、張維迎在紀念楊小凱去世十週年會上的發言,希望我能就相關的話題展開談談。看完郵件,我就知道我與小凱緣份在此,不能不寫點文字了。

您已閱讀4%(366字),剩餘96%(78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