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剛剛獲得獨立的小島上,一羣新上任的政府官員志得意滿準備發展本土工業。
然而,他們最終發現他們什麼也做不成。有人計劃做水果罐頭,事先也沒有調研,結果發現沒人需要水果罐頭,意外的是罐裝人造黃油成功了;不過人造黃油是進口,罐頭皮是進口,人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人造黃油放進罐子。但是這種本土罐頭比進口黃油還貴,於是乎,政府又不得不實行價格保護。
這一故事,來自諾貝兒獎得主奈保爾(V.S.Naipaul,1932~) 的《模仿者》一書情節。這雖然是小說,實際上卻無比真實。結合中國當下的產業政策之爭,也讓人思考,產業政策的邊界在哪裏?尤其對於後發國家而言,產業政策意味著什麼?
您已閱讀10%(283字),剩餘90%(26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