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出奇的轉軌——評林毅夫的發展觀點

林毅夫教授的新結構經濟學引發諸多討論,美國華裔學者孫滌從經濟趨勢、方法論及歷史等角度評述了林毅夫的發展觀點,對高成長率提出保留看法,強調支撐中國經濟成長的後發優勢正在耗竭。

【編者按】:作爲全球經濟的成長動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引發諸多關注,這是週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幾何,合理的應對應該如何呢?FT中文網對於這一議題持續關注,近期也邀請不同意見領袖對此發言,期待以爭鳴探索有益公共討論,專題鏈接可見《中國經濟放緩》

變革時代,現實與理論都亟待更新,也正因此,林毅夫教授的新結構經濟學引發諸多討論,FT中文網也有相關討論,專題鏈接可見此處

在本文中,孫滌教授在本文從經濟趨勢、方法論以及歷史等角度談了對林毅夫發展觀點的評述。對林毅夫估計今後相當一段時期還能繼續保持高成長率的樂觀進取,他提出保留的看法,強調支撐中國經濟成長的後發優勢正在耗竭中;同時他認爲林毅夫的觀點並不只是輕鬆的樂觀。

中國經濟連續13個季度下滑趨勢引起憂慮,在如何因應的紛雜看法裏,林毅夫的見解值得我們重視(詳見此處),不只因爲他的深入研究,而且二十年來他始終一貫的觀點,在很長時段裏是基本驗證過了的。畢竟,無論將來的走向如何展開,我們作爲中國人,都希望經濟不至於中途熄火成爲「夾生饅頭」,更別說斷裂的前景,是任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對林教授估計今後相當一段時期還能繼續保持高成長率的樂觀進取,我讚賞之餘,這裏提出一些保留的看法。

您已閱讀22%(518字),剩餘78%(18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