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

貨運
天然氣卡車快速興起,中國柴油需求或已達峯

中國卡車司機紛紛轉向以廉價天然氣爲燃料的卡車,戴姆勒卡車中國業務遭遇「災難性的」銷量下降。

戴姆勒:電動卡車成本將「永遠高於」內燃機卡車

由於烏克蘭戰爭加劇關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戴姆勒警告稱,如果政府不出臺補貼,電動卡車價格將「永遠高於」內燃機卡車。

電池
戴姆勒與斯泰蘭蒂斯合辦歐洲超級工廠

戴姆勒將與泰蘭蒂斯及道達爾能源公司聯手,在歐洲開發和生產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

電動車
戴姆勒加速電動車轉型

戴姆勒CEO康林松表示,市場動態和監管壓力讓該公司很可能在2039年的內部目標之前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

新能源
沃爾沃和戴姆勒押注氫能卡車將於2020年代末迎來轉折

富豪集團和戴姆勒卡車預計,能夠長距離行駛的氫能重型卡車可能在2027年至2030年迎來轉折點。

賓士
梅賽德斯:電動車利潤將在10年內追上內燃機汽車

這是首家爲這一利潤拐點提供準確目標的德國高階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所有者戴姆勒將分拆卡車和乘用車業務。

歐洲電動汽車去年底銷量激增

疫情打亂了歐洲車企的電動化計劃,爲了符合排放新規、避免被罰款,各大車企去年底緊急促進電動汽車銷售。

汽車業
中國汽車銷售復甦幫助德國車企戰勝疫情

戴姆勒、福斯汽車和BMW均公佈了好於預期的2020年業績,這要得益於中國引領的全球汽車市場強勁復甦。

汽車業
德國汽車業面臨「清算日」

銷量放緩和研發電動汽車需要資金,都意味著德國汽車業需要大量裁員。但是面對工會和當地政界人士,各汽車製造商在儘量推遲走出這一步。

中國放緩和貿易戰影響汽車製造商利潤

各大市場的汽車銷量都在下降,同時一些汽車製造商被迫投資開發電動汽車,以滿足歐洲和中國的排放目標。

汽車業
北汽25億歐元收購戴姆勒5%股份

此舉旨在鞏固北汽與這家德國豪車集團的合作關係,防止競爭對手吉利削弱他們之間的聯盟。

汽車業
戴姆勒與吉利在華建立Smart合資公司

新的合資企業將在中國生產Smart電動汽車並銷往全球市場,此舉可能幫助這個緊湊型汽車品牌在虧損21年後扭虧爲盈。

吉利
戴姆勒擬向吉利出售Smart一半股權

去年成爲戴姆勒最大股東的吉利此舉可能幫助這家德國集團,後者正在艱難維繫虧損且每年銷量只有13萬輛的Smart品牌。

汽車業
Lex專欄:在貿易衝突中受傷的戴姆勒

美中貿易戰對戴姆勒等車企造成了沉重打擊。當全球化被掛了倒車檔時,這些汽車製造商可以採取哪些方法應對?

汽車製造商如何面對「汽車峯值」時刻?

加普:隨著共享服務的發展,未來主導出行的將是手機而非汽車。那些只服務於私家車市場的製造商,終將出局。

Lex專欄:戴姆勒和吉利想賭一把運氣嗎?

資金雄厚的Uber在中國敗給了滴滴,滴滴也在大把虧錢,而戴姆勒和吉利卻想合作進入這個燒錢的市場。

吉利
彭博稱吉利正與戴姆勒就在中國推出打車服務展開談判

週三,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的股價一度大漲6.6%。先前有報導稱,吉利正與戴姆勒就在中國推出打車服務展開談判。

戴姆勒和博世將測試無人駕駛接駁服務

戴姆勒和博世將攜手在矽谷測試無人駕駛接駁服務,以期在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分一杯羹。

戴姆勒和BMW可能成爲美中貿易戰的最大輸家

這兩家在美國建廠多年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將面臨中國的高額進口關稅,而美國通用汽車和福特反而不會受什麼影響。

中資收購在德國引發擔憂

吉利買下戴姆勒股份助燃德國人的擔憂:中國有意拿走德國的技術專長,然後取代德國成爲世界領先工業強國。

汽車業
吉利汽車2017年淨利潤翻倍

吉利汽車報告稱,2017年淨利潤同比成長108%,至106億元人民幣。吉利將利潤成長歸功於對其SUV車的需求上升。

吉利
吉利入股戴姆勒的動機

吉利收購資金來源的模糊讓外界猜測其背後是否有政治動機,但分析師表示,入股戴姆勒本身也符合吉利對規模的追求。

吉利
吉利90億美元入股戴姆勒 成最大股東

旗下擁有梅賽德斯-賓士的戴姆勒在監管申報檔案中表示,旗下已經擁有富豪汽車的吉利持有其9.69%股份,價值約90億美元。

德國
德國汽車巨擘遭遇特斯拉衝擊波

加普:售價3.5萬美元的特斯拉Model 3搶走了德國汽車業的光環,德國汽車製造商正面臨它們的「iPhone時刻」。

北汽欲與戴姆勒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生產電動汽車

北汽宣佈已和戴姆勒達成協議,增加投資引進電動汽車生產線並建設生產基地,還會增加對針對中國在地的電池的研發投資。

戴姆勒
在華外企高階主管因種族主義言論被免職

戴姆勒卡客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高海納被指在北京因一個停車位與人發生口角,還發表種族主義辱罵言論。

戴姆勒
休假時別看郵件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戴姆勒推出郵件新政,讓員工不必在回到工作崗位的第一天就面對堆積如山的郵件。其實,我們沒有什麼好理由在假期處理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