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

國內市場調整、關稅戰與地緣政治變局呼喚中國-巴西農業綠色夥伴關係

蔣亦凡:在中巴這兩個分別是全球農產品最大買家和賣家的全球南方大國之間就建立綠色供應鏈開展直接合作,意義將尤爲深遠

咖啡
咖啡生產商擔心失去歐盟市場

全球最大的咖啡和茶飲公司之一JDE Peets表示,除非布魯塞爾推遲對來自森林砍伐地區的產品實施禁令,否則咖啡生產國可能無法向歐盟出口。

中國對歐洲乳製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回敬電動汽車關稅

在歐盟公佈最終將對中國電動汽車額外加徵的關稅稅率一天後,中國升級了雙方之間的貿易爭端。

嘉吉
農作物充足壓低價格 嘉吉收入從創紀錄水準下降

營收下滑之際,這家農業貿易商正在利潤壓力之下進行重組。

中國對豬肉展開反傾銷調查,擊中歐盟軟肋

中歐貿易關係早已發生深刻變化,食品飲料成了歐盟的出口優勢,也成爲中國報復的首選目標。

印度在大選前加強對農產品的控制

印度當局限制了糖、洋蔥和小麥等產品的出口或使用,以壓低國內價格。

荷蘭合作銀行:全球食品價格通膨將在2024年下降

專門從事食品和農業綜合企業業務的荷蘭合作銀行預測,隨著產量增加,糖、咖啡、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將走低。

烏克蘭希望俄羅斯重回黑海糧食協議

烏克蘭基礎設施部副部長表示,保險公司在承保前需要莫斯科方面的參與。

巴西塞拉多的農業繁榮是否走得太遠?

數十年的集約化農業威脅著塞拉多地區,該地區是一個重要的「碳匯」,起著抵禦全球變暖的作用。

烏克蘭糧食出口需要「數月」才能達到戰前水準

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長稱,未來兩週將僅有少數船隻從敖德薩地區港口啓程。

乾旱可能導致法國小麥減產

法國富饒的麥田似乎是化解烏克蘭戰爭所致糧食短缺的一個解決方案,但這個歐盟最大的小麥出口國正面臨著自身的挑戰。

伊朗削減麪包補貼

自俄烏衝突開始以來,全球小麥價格飆升,增加了政府的補貼成本。

糧食
糧食保護主義助長全球通膨和饑荒

保護主義的抬頭加劇了由烏克蘭戰爭引發的全球糧食市場混亂,各國政府都在限制穀物、食用油和豆類等主食的出口。

南美農場主嘗試阻止全球糧荒

大宗商品漲價讓南美農業企業意外發財,但該地區仍面臨供應問題和成本上升,很難填補俄烏戰爭造成的產量缺口。

歐盟
歐盟重新審議可持續糧食計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盟的穀物和化肥進口下降,引發布魯塞爾方面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侵烏戰爭推高全球乳品價格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天然氣價格飆升,再加上惡劣天氣及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給紐西蘭和澳洲等牛奶出口國帶來壓力。

糧食
分析: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穀物供應缺口

如果這場戰爭曠日持久,它將影響生活在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數以百萬計的人。這可能會產生政治後果。

糧食
俄烏衝突勢將衝擊全球糧食供應鏈

這兩個交戰國合計佔到全球小麥出口的三分之一、玉米貿易的五分之一、葵花籽油產量的近80%。

農產品
穀物衍生品的中國市場機會

王輿鳴:就中國金融市場而言,農產品特別是穀物衍生品會有一些獨特的機會;就國際金融市場而言,中國因素也會導致一些特殊的機會。

極端天氣將致糧食價格在2022年繼續居高不下

研究人員表示,農作物產量下降和價格上漲可能導致韌性較差、依賴進口的國家出現糧食不安全的情況,並推高世界各地消費者的支出。

糧食
40%:5月全球食品價格漲幅創10年新高

中國對糧食和大豆的需求飆升、巴西遭遇大旱、生物柴油對植物油的需求,推動聯合國糧農組織月度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0%。

糧食
全球食品價格升至近7年最高水準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連續第八個月上漲,加劇食品通膨擔憂,那些糧食依賴進口的較貧窮國家可能面臨「大問題」。

糧食
Lex專欄:豐收下的糧食供應隱憂

雖然全球穀物庫存量將創新高,但中國將藉機擴充糧食儲備,而多變的天氣和持續的貿易中斷也爲農業大宗商品價格構築了底部。

中國提議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

中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劉鶴將於週四開始與美方舉行會談。知情人士稱,劉鶴並非空手赴美,而是帶去真正的提議。

中國相關企業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

在川普宣佈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後,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相關企業已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

FT社評:美國救助農民政策欠妥

繼去年撥出120億美元救助在貿易戰中失去市場的農民後,川普計劃今年再實施160億美元救助。這種做法有很多問題。

加拿大企業對恢復對華油菜籽出口感到悲觀

加拿大油菜理事會表示,加拿大企業一直無法解決中國停止從加拿大進口油菜籽的問題,雙方分歧不會很快解決。

印度
印度農業渴望從中美貿易戰中獲利

印度希望填補美中貿易戰給中國食品供應造成的缺口,對華出口更多大米、糖等農產品,但一些人認爲印度在這方面還需提高競爭力。

美國下調對華大豆出口預測

美國政府發佈首份考慮中美貿易戰對美國農業影響的預測報告,認爲中國將減少進口美國大豆,巴西將成爲受益者。

中國終止對美國進口高粱的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表示,在今年2月啓動調查後,已收到大量下游用戶的反映:反傾銷關稅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成本。

邦吉:中國買家已停止訂購美國大豆

世界最大油籽加工商稱,中國買家已停止採購今年秋季將要收割的美國大豆,中國生意正從美國轉向巴西和加拿大。

中國人多喫肉,美國人多產豆?

大豆可能超越玉米,成爲美國頭號農作物。這得益於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提高,因爲大豆飼料能使雞和豬迅速增肥。

腐肉醜聞凸顯巴西工業化畜牧危機

中拉對話:中國已將涉嫌腐肉出口的巴西廠商暫時拉黑,但這是南美畜牧業造成的諸多環境和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

中國
中國如何消化過剩玉米庫存?

中國正想方設法,減少近年來積累的過剩的玉米等農產品庫存。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進行國有農業領域的大重組。

川普
美國農場主關注川普對華貿易政策

川普的貿易政策將是影響明年農業大宗商品市場的關鍵因素,Informa擔心美國與農產品大買家中國之間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