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未來,共生永存-可持續發展

巴西塞拉多的農業繁榮是否走得太遠?

數十年的集約化農業威脅著塞拉多地區,該地區是一個重要的「碳匯」,起著抵禦全球變暖的作用。

一條綿延數百米的懸空管道上垂下無數個灑水噴頭,噴灑出大片水霧,落在一排排綠色嫩芽上。這套灌溉系統下方還有輪子,圍著36個圓圈一圈圈地緩慢轉動,這些圓圈裏根據季節的不同,種植著大豆、棉花、大豆、小米、高粱或小麥。

憑藉其規模和機械化,巴西的大型農場是現代作物生產的典範。所有這些都位於南美洲最大的熱帶大草原的中心地帶,在該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這裏基本上都是空曠的。

塞萊斯蒂諾•扎內拉(Celestino Zanella)表示:「過去20年,巴西的農業已經完全改變了。」扎內拉的家族於2003年在巴伊亞州西部成立了Grupo Decisão農場。「當時這裏雜草叢生,而我說:『我有一個機會』。」

您已閱讀6%(296字),剩餘94%(49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