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歐關係

中國對豬肉展開反傾銷調查,擊中歐盟軟肋

中歐貿易關係早已發生深刻變化,食品飲料成了歐盟的出口優勢,也成爲中國報復的首選目標。

在圍繞電動汽車進口的鬥爭中,中國擊中了歐盟的軟肋:豬肉。禽肉和牛肉可能是下一批目標,尤其是雞爪和其他歐洲人不喜歡喫但又依賴於其銷售的部位。

北京方面做出的這個選擇很說明問題。近來,食品飲料是中國自歐盟購買量超過對歐盟銷量的少數產品類目之一。隨著北京方面針對歐盟對中國輸歐電動汽車徵收最高達38%的反補貼關稅進行報復,食品飲料首當其衝。

這一轉變突顯出,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歐貿易關係發生了多麼顛覆性的變化。中國迅速向價值鏈上游移動,成爲處於全球供應鏈中心的研發強國。在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手機等先進設備方面,中國對歐洲貿易順差大幅增加。

您已閱讀17%(281字),剩餘83%(13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