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文章檔案

慈善
《慈善法》如何更好地適應災難救助的需要?

周健:現代慈善公益的美好理念是公權力和私權利各自獨立,同時彼此配合。而《慈善法》實施這幾年的現狀,對這一美好理念提出了嚴峻挑戰。
2023年2月10日

公益
「市場化」讓公益組織更有效率

周健:慈善公益組織雖然目標是爲公益,但手法上一定要市場化,而不能因爲是「公益」就拒絕市場,不適合志願者的工作也非要讓志願者來做。
2022年10月14日

豐縣「八孩女子」事件,不要模糊了焦點

周健:逃離社會惡性事件的公共討論陷阱,就應該去找到明確的、有路徑的、可實現的目標,推動法律制度和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建設。
2022年2月11日

豐縣女子生育八個孩子的根源在哪裏?

周健:楊某俠、楊改蘭這些農村女人的悲劇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情,在中國,給女性,特別是貧困女性提供最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有多重要。
2022年2月7日

中國鄉村觀察、憂思與破局之路

周健:地理位置是鄉村振興的基因,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社區福利是鄉村振興的活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振興今日之鄉村。
2021年12月17日

教育
馬雲的「寄宿學校」能爲鄉村教育「變天」嗎?

周健:馬雲的「鄉村寄宿制」學校的確看到了很多問題的本質,也有社會道德與公平正義的思考。但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的陷阱。
2019年1月15日

女性、國家與公共討論

周健:尊重女性,首先要改變的是對女性的社會認知,而問題絕對不是批評「該不該讓女人背鍋」這麼簡單。
2018年11月30日

滴滴
滴滴之弊:被扭曲的共享經濟

周健:滴滴成爲衆矢之的,除了其針對性的行銷策略外,更根本的問題是實行垂直價值鏈控制,既制定規則又管理規則。
2018年8月28日

公益
Me Too運動與公益組織管理的個人化危機

周健:如何通過內部制度建設,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避免屬於全社會的公益組織成爲一個人的組織,這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2018年8月7日

改變疫苗的現狀,絕不能靠刷朋友圈

周健:每一次爆發「疫苗問題」,整個社會都義憤填膺,之後又等待下一次的爆發和義憤填膺,這不能帶來根本改變。
2018年7月25日

慈善
窮人的胸懷,裝不下你假裝的愛

周健:當王鳳雅一家選擇拒絕「愛心人士」幫助籌款時,他們知道自己是在放棄一些垂手可得的錢財,選擇自尊。
2018年6月1日

公益
我和俞敏洪一起關注的那些事

周健:像俞敏洪這樣又對公益項目捐款,又調研,又是去推動政策變化的做法,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精英中太少見。
2018年5月15日

慈善
西門慶:「壞人做慈善」的教科書

周健:《金瓶梅》寫的是在人情世故支撐下荒誕不經的城市生活。西門慶做慈善的故事,對了解中國社會仍有重要意義。
2018年3月20日

公益
公益組織如何提升對制度的想像力?

周健:公益組織需要從「抓壞人」的認知模式中走出來,重新建構與社會、與個人的關係,與道德和制度的關係。
2018年3月8日

春節
春節、春晚和愚人

周健:春晚給中非合作的宣傳很失敗,如果中國以「春晚式」的姿勢「傲立於世界之林」,站姿就是相當的難看。
2018年2月19日

公益
公益行動,我們需要理念和價值觀

周健:公益行動包括技術、倫理和價值觀,而以人爲目標的價值觀是對抗「獻媚」社會大眾,保持其獨立性的法寶。
2018年2月1日

公益
公益組織如何擺脫「打爛仗」?

周健:中國公益行業急需出現新的「典範」人物和項目,他們能夠以尖銳的觀點、豐富的想像力來提出有效的問題。
2018年1月16日

公益
解決社會問題的死循環需要「比慢」

周健:很多社會問題龐雜而深不可測,所以我們應該用一種「比慢」的精神,在系統性思考之後,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2017年12月20日

公益
慈善組織花了那麼多錢,爲什麼孩子還被虐待?

周健:慈善公益關注平等,應該從「最小防範成本原則」出發,更多地研究如何從強勢一方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017年12月5日

公益
消費性慈善,山寨外國項目何其難?

周健:中國慈善公益借鑑國外的項目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爲不考慮其產生的社會複雜性,直接把自己的觀點投射到其中。
2017年11月30日

公益
中國公益的內在危機

周健:窮人把貧困當作工具,富人把公益當成審美,這些漂浮在中國慈善公益頭上的魔咒,幾十年陰魂不散。
2017年11月20日

兒童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憤怒與思考

周健:此事引發如此大的社會恐懼,是因爲每個養孩子的人都知道,無論自己多麼強大,孩子都有被欺凌的可能。
2017年11月10日

公益
公益:發現人的困境,找尋並肯定人的價值

周健:公益組織要沉下心來,投入足夠時間、精力和財力去傾聽「陷於困境的人」的故事,把人的發展當做行動指南。
2017年11月6日

公益
公益,不僅是爲別人,也是爲自己

周健:中國公益人要具備從個體困境穿梭到複雜社會問題的想像力,通過公益實踐,帶動社會公共福利政策的變化。
2017年10月26日

公益
慈善工作如何影響了石黑一雄?

周健:通過做慈善公益,瞭解社會底層人的經歷,石黑一雄在人與社會、政治以及倫理問題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7年10月12日

「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制度與心理空白

周健:處理一個社會事件要在道德上站得住腳,不僅要看錢,更要看能否促進公共安全和社會幸福,在這方面產生價值。
2017年7月20日

教育
高考:一場「投名狀」

周健:某種意義上講,高考就是未來社會資源分配權的競爭。既然是爲利益分配而考試,就必然會導致應試教育的出現。
2017年6月9日

教育
仇恨教育只會毀掉年輕一代

周健:仇恨教育下的孩子從小缺少安全感,對周圍的人缺乏信任,長大後往往對強者諾諾唯唯,對弱者暴戾有加。
2017年3月17日

旅遊
春節酒店價格暴漲合理嗎?

周健:春節酒店價格暴漲並沒有帶來服務水準的提高,反而增加了很多低收入人羣「小長假」外出旅遊的經濟負擔。
2017年2月9日

教育
中國的「名校」爲什麼「牛」?

周健:「校園霸凌」不可怕,可怕的是「名校」出現「霸凌」後,整個社會除了技術性討論,根本沒有有效解決辦法。
2016年12月20日

奶奶殺孫女慘劇與工具化的人

周健:人本身的善沒有成爲人行動的目的,而是把人當成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甘願爲奴」往往是人自己打造的。
2016年12月6日

川普「大鬧天宮」的競選新模型

周健:對於不尊重「國際政治基本規則」這樣的帽子,川普一概以普通人的「喫喝拉撒」這類接地氣的議題回應。
2016年11月9日

教育
破解中國「工具」教育之惑

周健:人格教育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並非在中國沒有落腳之處,只是大家忽視了而已。
2016年10月20日

毒跑道
毒跑道事件:「國家標準」背後的玄機

周健:相關部門高估了用行政手段解決「毒跑道」問題的有效性,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纔是「毒跑道」頻發的核心。
2016年10月8日

教育
諾貝兒獎與中國的「工具化」教育

周健:教育首先是關於「人」的教育,培養一個人的精氣神,而非單純的知識和技術,中國教育在歧途上走得太遠。
2016年10月6日

貧困
阻止母親殺子,不是錢那麼簡單

周健: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扶貧濟困不只是捐錢那麼簡單,貧窮也不只是因爲缺錢這麼一個原因。
2016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