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慈善
關注
《慈善法》如何更好地適應災難救助的需要?
周健:現代慈善公益的美好理念是公權力和私權利各自獨立,同時彼此配合。而《慈善法》實施這幾年的現狀,對這一美好理念提出了嚴峻挑戰。
2023年2月10日
公益
關注
「市場化」讓公益組織更有效率
周健:慈善公益組織雖然目標是爲公益,但手法上一定要市場化,而不能因爲是「公益」就拒絕市場,不適合志願者的工作也非要讓志願者來做。
2022年10月14日
中國社會
關注
豐縣「八孩女子」事件,不要模糊了焦點
周健:逃離社會惡性事件的公共討論陷阱,就應該去找到明確的、有路徑的、可實現的目標,推動法律制度和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建設。
2022年2月11日
中國社會
關注
豐縣女子生育八個孩子的根源在哪裏?
周健:楊某俠、楊改蘭這些農村女人的悲劇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情,在中國,給女性,特別是貧困女性提供最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有多重要。
2022年2月7日
2021年度報告
關注
中國鄉村觀察、憂思與破局之路
周健:地理位置是鄉村振興的基因,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社區福利是鄉村振興的活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振興今日之鄉村。
2021年12月17日
教育
關注
馬雲的「寄宿學校」能爲鄉村教育「變天」嗎?
周健:馬雲的「鄉村寄宿制」學校的確看到了很多問題的本質,也有社會道德與公平正義的思考。但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的陷阱。
2019年1月15日
中國社會
關注
女性、國家與公共討論
周健:尊重女性,首先要改變的是對女性的社會認知,而問題絕對不是批評「該不該讓女人背鍋」這麼簡單。
2018年11月30日
滴滴
關注
滴滴之弊:被扭曲的共享經濟
周健:滴滴成爲衆矢之的,除了其針對性的行銷策略外,更根本的問題是實行垂直價值鏈控制,既制定規則又管理規則。
2018年8月28日
公益
關注
Me Too運動與公益組織管理的個人化危機
周健:如何通過內部制度建設,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避免屬於全社會的公益組織成爲一個人的組織,這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2018年8月7日
公共衛生
關注
改變疫苗的現狀,絕不能靠刷朋友圈
周健:每一次爆發「疫苗問題」,整個社會都義憤填膺,之後又等待下一次的爆發和義憤填膺,這不能帶來根本改變。
2018年7月25日
慈善
關注
窮人的胸懷,裝不下你假裝的愛
周健:當王鳳雅一家選擇拒絕「愛心人士」幫助籌款時,他們知道自己是在放棄一些垂手可得的錢財,選擇自尊。
2018年6月1日
公益
關注
我和俞敏洪一起關注的那些事
周健:像俞敏洪這樣又對公益項目捐款,又調研,又是去推動政策變化的做法,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精英中太少見。
2018年5月15日
慈善
關注
西門慶:「壞人做慈善」的教科書
周健:《金瓶梅》寫的是在人情世故支撐下荒誕不經的城市生活。西門慶做慈善的故事,對了解中國社會仍有重要意義。
2018年3月20日
公益
關注
公益組織如何提升對制度的想像力?
周健:公益組織需要從「抓壞人」的認知模式中走出來,重新建構與社會、與個人的關係,與道德和制度的關係。
2018年3月8日
春節
關注
春節、春晚和愚人
周健:春晚給中非合作的宣傳很失敗,如果中國以「春晚式」的姿勢「傲立於世界之林」,站姿就是相當的難看。
2018年2月19日
公益
關注
公益行動,我們需要理念和價值觀
周健:公益行動包括技術、倫理和價值觀,而以人爲目標的價值觀是對抗「獻媚」社會大眾,保持其獨立性的法寶。
2018年2月1日
公益
關注
公益組織如何擺脫「打爛仗」?
周健:中國公益行業急需出現新的「典範」人物和項目,他們能夠以尖銳的觀點、豐富的想像力來提出有效的問題。
2018年1月16日
公益
關注
解決社會問題的死循環需要「比慢」
周健:很多社會問題龐雜而深不可測,所以我們應該用一種「比慢」的精神,在系統性思考之後,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2017年12月20日
公益
關注
慈善組織花了那麼多錢,爲什麼孩子還被虐待?
周健:慈善公益關注平等,應該從「最小防範成本原則」出發,更多地研究如何從強勢一方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017年12月5日
公益
關注
消費性慈善,山寨外國項目何其難?
周健:中國慈善公益借鑑國外的項目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爲不考慮其產生的社會複雜性,直接把自己的觀點投射到其中。
2017年11月30日
公益
關注
中國公益的內在危機
周健:窮人把貧困當作工具,富人把公益當成審美,這些漂浮在中國慈善公益頭上的魔咒,幾十年陰魂不散。
2017年11月20日
兒童
關注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憤怒與思考
周健:此事引發如此大的社會恐懼,是因爲每個養孩子的人都知道,無論自己多麼強大,孩子都有被欺凌的可能。
2017年11月10日
公益
關注
公益:發現人的困境,找尋並肯定人的價值
周健:公益組織要沉下心來,投入足夠時間、精力和財力去傾聽「陷於困境的人」的故事,把人的發展當做行動指南。
2017年11月6日
公益
關注
公益,不僅是爲別人,也是爲自己
周健:中國公益人要具備從個體困境穿梭到複雜社會問題的想像力,通過公益實踐,帶動社會公共福利政策的變化。
2017年10月26日
公益
關注
慈善工作如何影響了石黑一雄?
周健:通過做慈善公益,瞭解社會底層人的經歷,石黑一雄在人與社會、政治以及倫理問題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7年10月12日
中國社會
關注
「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制度與心理空白
周健:處理一個社會事件要在道德上站得住腳,不僅要看錢,更要看能否促進公共安全和社會幸福,在這方面產生價值。
2017年7月20日
教育
關注
高考:一場「投名狀」
周健:某種意義上講,高考就是未來社會資源分配權的競爭。既然是爲利益分配而考試,就必然會導致應試教育的出現。
2017年6月9日
教育
關注
仇恨教育只會毀掉年輕一代
周健:仇恨教育下的孩子從小缺少安全感,對周圍的人缺乏信任,長大後往往對強者諾諾唯唯,對弱者暴戾有加。
2017年3月17日
旅遊
關注
春節酒店價格暴漲合理嗎?
周健:春節酒店價格暴漲並沒有帶來服務水準的提高,反而增加了很多低收入人羣「小長假」外出旅遊的經濟負擔。
2017年2月9日
教育
關注
中國的「名校」爲什麼「牛」?
周健:「校園霸凌」不可怕,可怕的是「名校」出現「霸凌」後,整個社會除了技術性討論,根本沒有有效解決辦法。
2016年12月20日
中國社會
關注
奶奶殺孫女慘劇與工具化的人
周健:人本身的善沒有成爲人行動的目的,而是把人當成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甘願爲奴」往往是人自己打造的。
2016年12月6日
2016美國大選
關注
川普「大鬧天宮」的競選新模型
周健:對於不尊重「國際政治基本規則」這樣的帽子,川普一概以普通人的「喫喝拉撒」這類接地氣的議題回應。
2016年11月9日
教育
關注
破解中國「工具」教育之惑
周健:人格教育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並非在中國沒有落腳之處,只是大家忽視了而已。
2016年10月20日
毒跑道
關注
毒跑道事件:「國家標準」背後的玄機
周健:相關部門高估了用行政手段解決「毒跑道」問題的有效性,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纔是「毒跑道」頻發的核心。
2016年10月8日
教育
關注
諾貝兒獎與中國的「工具化」教育
周健:教育首先是關於「人」的教育,培養一個人的精氣神,而非單純的知識和技術,中國教育在歧途上走得太遠。
2016年10月6日
貧困
關注
阻止母親殺子,不是錢那麼簡單
周健: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扶貧濟困不只是捐錢那麼簡單,貧窮也不只是因爲缺錢這麼一個原因。
2016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