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公益

解決社會問題的死循環需要「比慢」

周健:很多社會問題龐雜而深不可測,所以我們應該用一種「比慢」的精神,在系統性思考之後,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本文爲作者「中國公益的重建與轉型」系列之六

12月13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攜程虐童事件」中的親子園工作人員鄭某、吳某、周某某、唐某、沈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批准逮捕,與上月初數以億計的公衆刷屏相比,這條訊息幾乎沒人關注。

琢磨一下這些年惡性社會公共事件的發展路徑:首先有人先爲一件事感到憤怒,上網爆料;然後社會公衆以情緒性謾罵,施以共鳴;高潮是媒體和自媒體以筆爲刀,展開道德性批判;最後是政府出手「抓人」,民憤平息後落幕。

您已閱讀6%(217字),剩餘94%(36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