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消費性慈善,山寨外國項目何其難?

周健:中國慈善公益借鑑國外的項目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爲不考慮其產生的社會複雜性,直接把自己的觀點投射到其中。

本文爲作者「中國公益的重建與轉型」之四

這些年,中國從方方面面都在借鑑國外的東西,谷歌、推特、臉譜、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影響力投資、社區營造等等;同樣,中國也把很多自己的東西送出去,譬如,孔子學院、「一帶一路」等等,細細數來,有多少東西我們學到了精髓,有多少東西對方只學到了表皮,大家都應該清楚。

把西方的東西拿進來不容易,把東方的東西送去也很難。

您已閱讀5%(172字),剩餘95%(35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