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公益

公益組織如何提升對制度的想像力?

周健:公益組織需要從「抓壞人」的認知模式中走出來,重新建構與社會、與個人的關係,與道德和制度的關係。

本文爲作者「中國公益的重建與轉型」系列之九

2018年2月底,四十部委聯合簽署發佈了《關於對慈善捐贈領域相關主體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的檔案,慈善領域不少人爲慈善領域正式納入社會信用管理的總體範疇讚美不絕,更有專家不斷地強調「很多學者都認同一個觀點——衡量一個政策的好壞,最重要的就是看它能否得到真正的貫徹執行」,「政策是否有效,90%在於執行」。

仔細一想,這些專家和學者的言論,和怨氣沖天的訪民說「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問題都是下面當官的給亂搞出來的」,可以說在認知水準方面沒有層次上的差異。這種臉譜式的政策分析,往往會導致把制度性的失敗,簡單地歸結爲「幾個壞人」的問題,歸結爲抓「幾個壞人」來充當替罪羊,就可以讓制度性失敗消逝。

您已閱讀9%(333字),剩餘91%(34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