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17

MH17
國際調查定論:MH17被俄飛彈擊落

俄羅斯國防部則稱,數據表明沒有飛彈從叛軍一方射向馬航飛機,暗示飛彈是從烏克蘭政府軍所控制領土發射的。

應繼續探求MH17被擊落事件的真相

FT社評:爲MH17航班受害者討回公道的道路將是漫長而艱難的,但國際社會不能放棄。在這個問題上,西方不應對俄羅斯做出任何妥協,應追查到底。

馬航
必須讓航空更安全

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MH17客機被擊落凸顯一個事實:在判斷一條航線是否安全方面,缺乏清晰的標準,我們應將共同的安全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全球化
經濟繁榮離不開全球化

FT專欄作家普倫德:金融危機讓世界退回到狹隘主義。當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主要威脅是地緣政治摩擦不斷加劇,但更大的危險是各國對經濟相互依存的信心開始減弱。

一戰
一戰爆發100週年的警示

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佛格森:一戰給我們留下的真正教訓是,只要決策者犯下一系列錯誤,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較小危機,也能演變成全球衝突。我認爲,用制裁將普丁逼得除了屈服或者戰鬥以外別無選擇,就是一個錯誤。

馬航
改名無法挽救馬航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馬航今年發生的兩起災難極不尋常。不管馬航改叫什麼,人們都會記得它曾經的名稱。馬航需要做的是重整業務,贏回乘客的信任。

美歐很難遏制俄羅斯

Trusted Sources董事總經理格蘭維爾:儘管制裁力度升級,但美歐不會輕易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和原油,既然「瘋狂」措施不能用,對普丁也無法完成致命一擊。

普丁
普丁對抗西方的經濟賬

俄羅斯總統仍在堅持與西方對抗,但他可能因此失去長期賴以鞏固政權的經濟基礎。美國的資本市場禁令已帶來嚴峻考驗;歐盟更全面的經濟制裁,可能會使俄經濟脫軌。

法俄軍售僵局暴露西方內部分歧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特別顧問埃斯堡:法國向俄羅斯出售戰艦的交易如今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這個爛攤子說明,西方對俄製裁不僅存在利益分歧還可能傷及自身。

航空業
空難多發拷問航空業

今年多發的空難事故令人擔心航空安全是否不復存在,但統計數據表明,總體上說飛機正變得愈發安全。不過今年的空難還是向航空業提出了多方面質疑。

新冷戰
歐洲不應再對普丁軟弱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面對俄羅斯對戰後安全秩序的挑戰,歐洲政客應意識到,讓步只會助長普丁的擴張主義,政治決心和部署軍隊的意願才能遏制危機升級。

普丁
西方制裁讓普丁內外受困

曾稱讚普丁手腕高超的分析人士如今卻警告,俄羅斯總統已把自己逼入死角。西方制裁不僅可能壓垮已萎靡多年的俄國經濟,還將激化該國統治精英階層的內部矛盾。

烏克蘭
美俄圍繞MH17展開話語權爭奪戰

美國情報官員公佈證據,推斷擊落馬航的飛彈來自親俄勢力控制地區,此舉爲爭奪「敘事」控制權,美俄已經你來我往打起資訊戰,但雙方都「有選擇地」公佈衛星影像。

MH17
歐洲制裁俄羅斯不應再存分歧

FT專欄作家明肖:對制裁俄羅斯,歐盟成員國之間本有不同利益。但此次馬航墜機也有英德等國公民遇難,休慼與共之感將使歐洲對俄立場更加一致。

MH17
遏制普丁須先重建烏克蘭

俄羅斯問題專家葛瑞姆:當務之急不是討論是否該對俄羅斯採取更嚴厲制裁,而是疏導憤怒情緒,重建烏克蘭政治與經濟,最終導向持久的政治解決方案。

MH17
普丁引領俄羅斯走向孤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普丁爲掩飾自己屢次失敗而進一步升級危機氣氛,製造出西方對俄羅斯敵意不斷加劇的情境。這種策略威脅世界,更威脅俄羅斯自己。

烏克蘭
FT社評:歐洲應迫使普丁三思而行

馬航MH17悲劇應讓歐洲意識到緘默的後果,歐盟應和美國一起,採取強硬對俄製裁政策,即便歐盟企業付出代價,也必須迫使普丁坐到談判桌前,達成持久政治和解方案。

烏克蘭
普丁的下一步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MH17被擊落前,就有人認爲,俄羅斯將全面入侵烏克蘭親俄分裂分子所佔據的地區。馬航悲劇會刺激西方下定決心對付普丁嗎?

MH17
FT社評:普丁面對決斷時刻

馬航MH17航班被擊落後,普丁的所作所爲將決定他的歷史地位。如果他阻礙事故調查,並繼續支援烏克蘭分裂分子,俄羅斯將淪爲國際棄兒,東西方關係也將迎來一個新的黑暗時代。

MH17
證據顯示MH17航班被親俄武裝擊落

開源情報加上各國情報機構收集的資訊顯示,烏克蘭親俄武裝分子和俄羅斯軍人以一套「山毛櫸」飛彈錯誤擊落了MH17航班。

馬航
西方就MH17給普丁最後通牒

英、法、德要求普丁確保國際救援和調查人員順暢出入墜機地點,否則將在週二歐盟外長會議上出臺更嚴厲對俄製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