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

大脫鉤:「撕裂」的全球供應鏈

受中美關係緊張和新冠疫情影響,從電腦到iPhone,很多產品最終可能會有兩條分開的供應鏈:一條面向中國市場,另一條面向世界多數其他市場。

「八月砲火」與歐亞大陸的變局

孫興傑:在2020年的8月,圍繞歐亞大陸的棋盤已經形成,中、美、俄、德四方之間的互動結構已經顯露出來。

美國最新對華關稅顯露新冷戰心態

FT社評:美中貿易戰正進入未知水域。川普關於中國將會屈服的假設已被證明是一廂情願。雙方都需要重新評估各自立場。

川普「拼貿易」有利美中和平

加內什:不管你怎麼評價川普的重商主義,它至少是一種有限度的癡迷。他對與中國發生更廣泛的理念衝突不感興趣,因爲他沒有更廣泛的理念。

政治因素令牛市腳底打滑

沃爾夫:眼下是危險時刻——遠比許多人意識到的更危險。認爲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仍將照常轟隆前行,是一種幻想。

大國競爭時代回來了

索沃斯:中俄都在挑戰美國主導地位,只是方式不同。俄羅斯想再次劃定勢力範圍,中國希望建立「兩強世界」。

數位化冷戰

邰蒂:商界領袖需要關注美國大選,並準備迎接這樣一個世界:在這裏,數字空間裏的信任成爲被玩弄的新對象。

普丁呼籲建立全球非集團安全體系

莫斯科紅場週六舉行了大規模的閱兵活動,俄羅斯總統在閱兵前致辭中發出的上述呼籲,是迄今爲止他關於國際安全問題講話中最具實質性的提議。

歷史的糾結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冷戰結束1/4世紀後,歷史沒有終結,但變得非常糾結——有人稱現在是一個「系統性混亂」的時代:中東戰火不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崛起加劇東亞緊張局勢……冷戰時代危險,但穩定;大失控則造就了一個危險而不可預測的世界。

美國對歐洲綏靖主義漸失耐心

新美國安全中心卡普蘭:美國的亞洲盟友願意保持強大軍隊,歐洲70年來卻一直依賴美國保證其安全。問題在於,華盛頓政治精英中的親歐派,現在逐漸被包括亞洲移民後代在內的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所取代。

俄羅斯新意識形態的歷史魅影

俄羅斯導演尼科拉梭沃:西方應該意識到,對俄經濟制裁絕非應對俄羅斯新國家意識形態的正確對策,相反,制裁只會把多疑的俄羅斯變成徹底的敵人。

中國人來了

俄羅斯媒體人盧基揚諾夫:俄羅斯一年前吞併了克里米亞。但如今不僅烏克蘭在烏克蘭危機中成了配角,就連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都變得無足輕重,因爲中國開始扮演歐亞大陸主要強權的角色。歐洲需知道:中國人來了,就在隔壁;美國應瞭解:中國纔是它的真正對手。

俄羅斯
核戰危機教訓不應被遺忘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性核言論正急劇增多,普丁似乎想通過將核武器擺上桌面,阻止西方向烏克蘭提供軍援。不論普丁是否在虛張聲勢,應銘記的歷史教訓是,失誤和錯判曾多次讓世界接近核戰邊緣,當下應格外警惕俄羅斯和北約誤讀對方意圖的風險。

冷戰重來:烏克蘭危機改寫美俄關係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寧:美俄之間一度存在的相互信任,如今已是蕩然無存。現在兩國關係本質上是一種對抗關係,如同冷戰時期的那種關係。

FT社評:西方與俄羅斯關係前景黯淡

美歐加大對俄製裁意味著,25年來西方尋求與俄羅斯建立良性關係的努力宣告失敗,除非普丁改變戰略盤算,否則未來雙方關係將會變得更困難,甚至危險。

新冷戰
歐洲不應再對普丁軟弱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面對俄羅斯對戰後安全秩序的挑戰,歐洲政客應意識到,讓步只會助長普丁的擴張主義,政治決心和部署軍隊的意願才能遏制危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