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製裁

俄羅斯新意識形態的歷史魅影

俄羅斯導演尼科拉梭沃:西方應該意識到,對俄經濟制裁絕非應對俄羅斯新國家意識形態的正確對策,相反,制裁只會把多疑的俄羅斯變成徹底的敵人。

20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俄羅斯一直是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意識形態試驗之一的實驗場。但在共產主義崩潰後的25年裏,其中大部分時間,俄羅斯政治喪失了指導思想。

一般的觀察者或許看法不同。但聽聽俄羅斯政治家們講話,你仍能聽到上世紀偉大意識形態鬥爭的迴音。俄羅斯的宣傳官員毫無顧忌地稱自己的敵人爲「法西斯」(fascists)——這個被濫用的詞最常用於蔑稱烏克蘭反對俄羅斯支持的叛軍的人們。

然而,在俄羅斯的語境中,「法西斯主義」(fascism)並非指代一種意識形態,而僅僅是一種傾向。法西斯是那些從外面攻擊祖國的人——不論他們信仰什麼。在俄羅斯人熟知的「偉大的衛國戰爭」(Great Patriotic War)中,納粹德國及其盟友被稱爲法西斯。但現在,這個詞也被用來形容親西方的自由派人士,包括已故的鮑里斯•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

您已閱讀27%(371字),剩餘73%(10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