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關係

冷戰重來:烏克蘭危機改寫美俄關係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寧:美俄之間一度存在的相互信任,如今已是蕩然無存。現在兩國關係本質上是一種對抗關係,如同冷戰時期的那種關係。

2014年初在烏克蘭爆發的政治危機結束了自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以來俄羅斯和西方關係史中的一段以合作爲基調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俄羅斯甚至還進行過以它所希望的方式併入或者說融入西方世界的一次嘗試,儘管沒有成功。這次烏克蘭危機則開啓了這兩個前冷戰對手之間的下一個進行高度對抗甚至直接衝突的新時期。

乍一看,這個新時期很像是冷戰復活,但在許多重要方面又不同於冷戰。如今的形勢,在事態的背後雖然也有價值觀不同的因素,但幾乎不涉及共產主義和自由民主主義這樣的意識形態對撞。這裏也有傳統的軍事對抗,但是目前還不是對抗的主要內容。當前的這場危機對全球都有影響,但是並沒有成爲全球格局的中心。更重要的是,不同於冷戰時期,對於參與到這場危機中來的主要國家,尤其是美國,目前的這場危機不是它們全球政治戰略中的一部分,甚至也不是它們外交政策中的一部分。如果要作歷史類比,這場危機倒更像是19世紀時沙皇俄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爲爭奪霸權所進行的那場大博弈,不同的只是如今的這場美俄對抗屬於不對稱對抗。

對於這場突然爆發的危機的嚴重程度,烏克蘭、俄羅斯、歐盟和美國這些國家中的許多人都感到十分意外。這當然不是因爲他們沒有看到這場危機的醞釀過程或者忽略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所處的環境正在日益惡化。事實上,許多相信「國家變化越大越能保持不變」的烏克蘭觀察家被變化嚇得措手不及。2014年2月底,烏克蘭向西方走得太遠也太突然,以至失去平衡。就在那之前,美國採取的支持烏克蘭民主改革的政策突破了以前的安全極限。俄羅斯被逼到了絕路,它的反應甚至使許多俄羅斯人都始料不及,更不用說烏克蘭人和西方人了。

您已閱讀9%(675字),剩餘91%(69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